上年沒有寫年度回顧,主要是生活過於崩潰,沒什麼好回顧。今年難得騰出點時間,就短短寫一篇。
我來溫哥華差不多三年,前兩年諸事不順,各種花式行霉運,倒楣到連網購也可以失敗的地步。心理學上不是有個術語叫「learned
helplessness」?我有陣子還真是有種無論做些什麼,都不能改變現狀的崩潰感。
轉捩點是今年年中搬了家,搬家的原因是業主負擔不起房貸要賣樓。搬家後,睡眠質素大幅改善,運氣就突然變好了,除了停了一次電,再沒有遇到什麼奇奇怪怪的不幸事件。這麼戲劇性,還真是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2024
的關鍵詞是「讀書」。學生生活兵荒馬亂,各種顧此失彼,力不從心,幾度想要退學放棄。最近剛好在 YouTube 看見體操運動員 Nastia Liukin 的訪問,覺得十分合時宜,很有意思,趁這個機會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Nastia
說她小時候學體操,覺得非常辛苦,身上各種傷痛,每次練得不順時就特別想放棄,她媽媽總是說:「You can quit, but not
today. You can quit after you have a good day.」她媽媽的意思是說,想不練體操,可以,等你練得順時還想要放棄,那麼就可以退出不再練。結果 Nastia 在狀態好的 good day,總是不想放棄。
這話很有智慧。人生有高低起伏,做所有事都總有順利,和特別不順的時候。面對挫折,想要放棄,是人之常情。在一切順利之時仍然不想繼續,那才是最好的指標,說明這真的不是你想要追求的東西。
回想起以前在香港工作,我在最順境的時候仍覺悵然若失,覺得自己是誤闖地球的外星人,怎麼偽裝還是無法融入。這次回香港,我和幾個要好的舊同事見面,聊聊彼此的近況。他們全部人都在事業上有不俗的發展,因為近幾年不少人移民,出現了一些升遷機會,我這些舊同事都升了職,薪水非常不錯。他們現在賺的錢,是我就算轉行成功,也一輩子不可能賺到的數字。我如果當初沒有離職,大概也能攀上這種「高薪厚職」的高峰。
我當然喜歡錢,也很為舊同事事業有成感到高興,但是我並不後悔當日的決定。有些錢,真的就不是我能賺的。
舊同事升職加薪也加辛,現在工作非常辛苦。然而,聽他們訴苦,我心裡暗自慶幸的並不是辭了職便不用像他們那樣加班熬夜;畢竟今時今日哪裡有容易的工作?真正讓我抹一把冷汗,暗道聲「好在!」的是:他們在工作上遇到的那些挑戰和困難處境,是我所不願意承受的苦。我寧願讀書通宵各種崩潰,也不想回到過去。
跟以前比,現在讀書有「good day」時,成就感滿足感都遠勝從前。
雖然我的最愛始終是小說,但作為職業,我對目前在讀學科的喜愛,大概已經足夠。現在唯一存疑的,是能力。
我在香港短短兩週,居然在街上巧遇中學時代的美術科老師,印證了那句老話「有緣千里能相會」。
老師的兒子也愛美術,今年 21 歲,在讀動畫。我對老師抱怨現在讀書讀得吃力。她說:「我兒子也說讀得辛苦,而且他也要學寫程式,但他最討厭寫程式,說怎麼也學不會。」
我嘆息。天份啊,真是學什麼都總得要有一點天份。二十一歲的年輕人都學得那麼痛苦,我實在不敢說我讀這科有沒有前途。
因為沒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天份,不下一次想過退學,但我和程式課的同學約好了合格就繼續讀;這個學期合格了,我應該會遵照約定再試一個學期。頂多,讀不來就隨時退學好了。
回想起來還挺有趣的,二十歲的時候總想得很長遠,現在人到中年掛在口邊的反而成了「到時先算」。
——沒錯,2025 的展望就是: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I
may quit, but not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