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Zero To One ——如何突圍而出的啟示



PayPal的前CEOPalantir的創辦人 Peter Thiel寫了本暢銷書叫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一看,頗為驚豔,邊讀邊浮想聯翩,還是很快就讀完。

這本書有好幾個概念我都覺得非常受用:其一是「競爭無謂」;其二是「制定計劃非常重要」。

書裡面有一整個章節專論「競爭」。Thiel指出,社會沉迷競爭,認定競爭是無可避免的——即使明明競爭越大,所得越少,社會還是鼓吹競爭。Thiel是高材生,Stanford法學院畢業,從小到大就習慣與同儕競賽,所以對於「精英教育」有切膚之痛。那些精英學生充滿自信地一路往上爬,直到有一天,去到了一個精英聚集之處,他們鶴立雞群的美夢就醒了。在大學裡面,這些精英為了不愁衣食的美好前途,彼此激烈競爭,爭得頭崩額裂就為了擠進投行這些傳說中鍍金的領域。你以為你聰明絕頂嗎?你的競爭者跟你同樣天資聰穎。Thiel饒富深意地問:這些精英學生支付鉅額學費,就是為了能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服從者 (conformist),這到底是何苦呢?

「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很難的,所以Thiel當年也曾一度身陷充競爭的泥淖中,直到有一天,他輸了。他沒有得到所有律師都夢寐以求的Supreme Court clerkship。他為此非常崩潰。好多年之後,Thiel碰見久未見面的法學院同學。那時Thiel已經創立了PayPal又把PayPal給賣掉了。那位同學連寒暄也省掉了,第一句就咧嘴笑著問Thiel:「怎樣,你是不是很慶幸當年沒考上clerkship?」

我們以為只有通過艱苦劇烈的競爭才能得到成功,可是原來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傳統智慧是市場越大越好,因為市場大,自然容易分一杯羹。Thiel的看法恰好相反:市場大,競爭也大。激烈競爭對於企業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Thiel認為,一間startup要成功,首要條件是要在一個小市場內獨佔鰲頭。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認清市場,當然還要有別人遠所不及的過人之處。

譬如他當年成立PayPal,就是看準了有網上交易的需求,而市場上卻沒有安全便捷的交易方式,所以PayPal成立後就輕而易舉的成為獨市生意了。

——好了,在你挖掘出獨步天下的秘方後,就要盤算怎樣付諸實行了。

Thiel認為,人生在世,做事有四種取態,其中一種,叫definite optimistic。簡單來說,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會在下定決心要做某件事之後,就直接去做。所謂「樂觀」,是指他認為未來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正因為可以掌握,所以周密的計劃和永不言棄的決心才有意義。

這一章的最後一段我非常喜歡:

A startup is the largest endeavor over which you can have definite mastery. You can have agency not just over your own life, but over a small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It begins by rejecting the unjust tyranny of Chance.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

這一章就正正叫做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做人不能想著靠運氣。一旦想著「成事在天」,那麼很大機會就只能以失敗告終了。

這本書講的是startup,而且專攻科技類型的創業。可是我覺得很適合所有人看,因為上面講的東西,顯然也能應用在其他範疇上。

譬如日常的升學就業。

我讀的中學是「地區名校」——不見得所有人都認識,可是公開試的成績絕對好得令你嚇一跳。我讀書的那個年代,在我的中學裡會考24分是極度平庸的分數;一個「普通學生」的高考成績是A-level subject兩條A。我並不擅長讀理科,卻還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勉強讀了,出來的結果自是非常糟糕。即使客觀來說成績並不壞,跟一眾精英同學比起來還是差得令人灰心喪志。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勉強自己去跑一些自己壓根不擅長的東西,是徒勞無功的事。結果只會有一個——就是輸得很難看。

一窩蜂地去做所有人都在做的事,在我看來,顯然是不智的。然而社會卻存在著被明確界定為「吃香」的職業:譬如醫生律師投資銀行。我並不是說這些職業有什麼不好,只是顯然這些職業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從事。

現在老是講「贏在起跑線」,潛台詞當然就是小孩子一出世就注定要不斷的跑,直到跑贏其他人。這種優勝劣敗的競賽心理其實沒什麼實質益處。一則不是所有人都是做醫生律師銀行家的料;二來就算做到了,也只是跟其他同級數的精英繼續競賽,一輩子都跳不出那個火坑。競爭使人焦慮。家長逼令小孩競爭,以為那是唯一出人頭地的方法,卻從來沒有細心想過自己孩子真正喜歡和擅長的是什麼。

——現在的教育制度也從來不在乎你喜歡和擅長的是什麼。它有的只是分數線。到了最後,所有人繞著同一個圈跑,跑到筋疲力盡,而一無所得。美其名是汰弱留強,其實根本是資源錯配。
  
做人跟做startup可能也是差不多。與其在一個大市場內惡性競爭,還不如認清楚自己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在一方小天地裡一枝獨秀。因為獨步天下,因為無人能及,自然就能自得其樂了。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我的Facebook Page

有些資訊用Facebook 直接分享比較快,所以我開了一個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裡面主要會分享德國的新聞,大概也會整理一下歐遊日誌。之前去德國讀德文拍的照片、影片,應該也會陸續在FB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我。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How to get your Ex back: 愛情也有教練



最近意外在網絡上發現了這位叫 Brad Browning 的大叔,他據稱是著名兩性關係專家,擅長處理分手和復合問題。他寫了套暢銷書叫 Ex Factor Guide,專門教人如何跟前男友/女友復合。如果你嫌看書不夠,還可以sign up他的一對一指導。

我這種見識少的鄉下人看了頓覺大開眼界。真沒想到除了人生教練,原來愛情也可以有私人教練。

YouTube有很多他的影片,我看了幾條,雖然內容重重複複,但不得不說他講的東西倒是有點見地。

譬如他很強調分手後如果想要復合,不論分手原因為何,都切忌拋下自尊哀求對方原諒。如果想要重燃愛火,那麼真正應該做的是先跟對方斷絕聯絡至少一個月。在那一個月裡,你要做的並不是沉溺於失戀的痛苦中,而是好好對自己,為自己而活,快快樂樂的過日子,最好順便自我增值,這樣才有機會在之後 get your Ex back。

為什麼要一個月不跟對方聯絡?因為對方既然跟你分手,當然是因為覺得你不再吸引,甚至對你有很多不滿,你需要給對方時間沉澱他對你的負面情緒。還有,他拋棄你,你卻比他跑得還快,很自然會令他產生困惑,也能誘使對方掛念你。

大叔的講法很符合我的觀察,通常如果有人很熱切的追著你跑,你的反應自然是走夾唔抖。所以如果你想誘使一個人停駐在你身邊,裝作若無其事,擺出一臉無害的樣子,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