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話說,那時我討厭《紅樓夢》



我覺得有些書是不適合年紀太輕的時候看的,譬如《紅樓夢》。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原著,是十四歲左右的事。當時純粹就是因為它是名著啊,大家都說一定要讀,就跑去讀了。然後,我就一直沒有喜歡過這本書。

《紅樓夢》是白話小說,行文其實跟今日通用的書面語相去不算太遠,加上少女本身有「看不懂就直接跳過」的特異功能,讀起來倒不覺得文字過份艱澀。但這不代表讀得不痛苦。

書裡面的角色,令那時候的我讀到想摔書。人物多還在其次,反正少女看書,眼中只有男女主角,閱讀時心態非常佛系,男女主角以外的人,記得就記,不記得就跳過。但最大的問題還是那些人的言行舉止,令十四歲的我看得瞠目結舌。我常常都滿肚子問號,心想:你到底是在幹嘛?

書中寫賈寶玉,說他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這種類型的美男子大家應該覺得有點眼熟。之前韓劇《雲畫的月光》大熱,我看著朴寶劍,就想起了這八個字。

可是這位面如冠玉的寶玉哥哥,雖然跟韓劇男主角一樣,對女主角據說都是一片痴心,還是跟他的美女丫鬟滾牀單去了,而且這個情節就出現在很早的第六回,叫「賈寶玉初試雨雲情」。我記得自己初讀時非常震驚,少女心受到了一百點滿點傷害。他不是跟林黛玉有宿世姻緣嗎?他們第一次相見就很浪漫地覺得「似曾相識」的啊。他為什麼會在認識了女主角之後,還跟別人顛鸞倒鳳?難道是我中文水平太差,誤解了嗎?可是結合第五回來讀,他明明就是作完春夢拉著丫鬟實戰試驗啊!

就這樣,男主角去到第六回,就被少女時代的我,徹底地嫌棄了。

那時候完全沒有想過,我之所以可以這般理所當然地嫌棄賈寶玉,是因為時代改變了,我們有了平等的觀念。書中的故事,在清朝是很正常的。所謂的「通房丫頭」,本來就作這種用途。

不喜歡男主角,可是女主角也令我一樣頭痛。書裡一開頭就說了林黛玉是來「還眼淚」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想像後續劇情發展——沒錯,就是她一直哭,幾乎每次出場都要哭。乃至於韓劇剛興起時,我每次看見女主角哭到梨花帶雨,心裡都有一種難以言述的感受。

林黛玉為什麼哭呢?原因有很多,但因為她是來還賈寶玉眼淚的,所以大多數時候,她哭是為了賈寶玉。

而他們「情海翻波」的情節,也令到十四歲的我非常震撼。有一次大家看戲班唱戲,眾人覺得其中一個演員長得像林黛玉,因為素知林妹妹小器,誰都心裡想完就算,沒有說出口,唯獨史湘雲一語道破,賈寶玉馬上使眼色叫史湘雲閉嘴,林小姐就生氣了。賈公子跑去找她,她不肯開門;等以為人家走了,開門來看,卻見賈公子還等在門前。賈寶玉很委屈的說:「你生氣也要讓我知道原由啊。」林黛玉:「真是問得好,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拿我跟戲子比,取笑我。」賈寶玉:「我又沒有比,又沒有笑,為什麼惱我?」林黛玉:「你還要比?還要笑?你沒比沒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還要厲害呢!」賈寶玉聽完就啞了。賈寶玉想講道理,沒講成,只好走人。林黛玉氣上加氣,就說:「你走了就這輩子都不要再來找我,以後都別說話!」

我當時看得滿頭黑線。雖同是少女,也跟不上林姑娘的邏輯。賈寶玉如果生在現代,恐怕會成為專頁「十萬個激嬲女友的理由」的頭號粉絲吧?然後林黛玉見到他竟然膽敢在Facebook分享她的事,肯定秒block他。

當時這本書,我很辛苦才捱到最後幾章。然而故事的結局只是令我想仰天怒吼。即使一早聽說過是悲劇結局,我也沒有想過竟是這般灑狗血——賈寶玉丟了生來就有的通靈寶玉,所以傻了。他家裡想要沖喜,又嫌林小姐性情古怪難相處,就騙賈寶玉說幫他娶林妹妹,實則把薛寶釵嫁給了他。而林妹妹就在他們成婚的那一刻,香消玉殞,懷著對賈寶玉最深沉的恨意魂歸天國。

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完全是冏了。

我記得那時看完這本書,心裡只覺非常鬱悶。我不明白。完全不明白。賈寶玉這樣被人騙了,連林黛玉最後一面也沒有見著,怎可以那樣好說話地接受薛寶釵就算呢?而薛寶釵明明不想嫁賈寶玉,卻又不敢反對,只在心裡默默埋怨母親亂做決定。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不嚴辭拒絕?

不止男女主角,書裡面很多角色,皆時常令我感到困惑與不耐煩。那些角色,不知道為了什麼,總是想很多,簡單一件事,每每翻來覆去想完又想,才作決定;且總是心裡想一套,嘴裡說另一套。簡單如猜燈謎,薛寶釵明明覺得謎面沒什麼特別,一看就知道答案,嘴上還是要說真是難猜。這時的薛寶釵,也不過是十四歲。

書裡的那個世界,我當時是真的不明白。要說那些角色只是單純地在裝瘋賣傻嗎?不是。所有人都是勢利的,見你老實好欺負,便誰都欺負你。所以那些聰明人不是扮蠢,他們是在對著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時,精明地計算要以何種面貌來應對,精準地說出中聽的話,討得在上位者的歡心,從而得到好處。由十幾歲的小妹妹薛寶釵,到幾十歲的高官賈政,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真心說話自己想想就好,沒必要說出口。

我是看那些「拯救地球」的英雄卡通片長大的,這樣壓抑又虛偽的世界,我覺得吃不消。

小時候不喜歡這本書,一則是年紀小,很多事不理解;二來也是用了現代的眼光去審視書裡的東西,其實並不公道。但人真是奇怪,小時候不喜歡的東西,長大後就算明白了它的好,還是沒有辦法喜歡上。只是年少時讀過的書,即使不喜歡,有些情節卻仍然銘刻了在心裡。

我畢業後在職場浮浮沉沉,後來任職那種人人稱羨的大機構。大機構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呢?就是架構龐雜,職級分明。有天我發現自己對著上司,表現一如薛寶釵,有些事明明看出來了,卻仍然笑著說:「真是好難呢,我不懂。」上司卻深表滿意地與旁人說,覺得我真是機靈。

小說寫到了一半


最近工作比較清閒了些,就把握機會在沒日沒夜地寫小說。可以安安靜靜地寫稿的時間其實不多,總覺得打字的速度追不上腦裡不斷冒出來的句子,很是懊惱。每一次寫稿到深夜,然後第二天一早爬起身去上班的時候,就忍不住想:那些另有正職的作家簡直是超人。

這本小說的前期資料搜集工作花了我頗多時間,到了今日第一稿終於寫到了一半。因為三月又會開始變忙,最近每天都有種在與時間競賽的感覺,希望在這十來日可以儘量多寫一點。然後看看日曆,忽然想起二月我還沒有寫過任何網誌。

原諒我寫小說寫到有點瘋癲了,就寫了篇不正經的文章。小時候讀《紅樓夢》覺得那些人真是好壓抑啊,很不喜歡。現在竟覺得小說裡講的很多做人處世之道,都可以應用在日常工作上。嗯,算起來,應該也是另一種悲劇。

二月的文章:〈話說,那時我討厭《紅樓夢》〉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