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加拿大奇聞系列] 三十萬加元寄失了!


 

先此聲明,這不是我的錢,我才沒那麼好命可以收三十萬加元的支票。這是一則我剛從 CBC 新聞網上讀到的離奇故事。

 

雖然,這張鉅額支票的收款人也說不上運氣有多好就是了。

 

苦主 Louis Kavaratzis 住在魁北克,他父親過世後留給他們兩兄弟一筆遺產,他那住在東安大略省的兄弟透過 TD 銀行,用 certified cheque 的形式支付他屬於他的那三十萬,並且用掛號寄出支票,然後……呃,然後就悲劇了。

 

他的兄弟 George 自從在七月二十五日寄出支票後,那張支票便憑空消失,無論怎樣查問加拿大郵政,都是遍尋不獲;找銀行想要取消支票,TD 卻表示愛莫能助。最後還是如同所有牽扯到加拿大銀行的糾紛故事般,私下解決不了,唯有求助傳媒。CBC 一跟 TD 聯絡,TD 便表示可以重發支票——前提是,George 要簽署一份協議,如果有其他人持票領走那三十萬,George 必須悉數賠償 TD

 

這種條款 George 當然無法接受,他還價十五萬,最終答應銀行,如果最後有人兌現那張支票,他將賠償銀行十五萬加元。這為他帶來沉重心理壓力,他表示:「我餘生都要提心吊膽,每年都要擔心會不會今年就有人來領走那筆錢。」

 

CBC 記者聯絡加拿大郵政查問詳情,郵政局什麼資訊也沒有披露;最後有向這兩兄弟道歉,但不作任何賠償。記者翻查掛號信的追蹤資訊,發現原定四個工作天寄到的支票,花了一倍的時間,在八月三日才到達 Louis 所在的 Ayer's CliffLouis 收到通知後馬上去郵局取件,卻被告知:信不見了!Louis 大感錯愕:「中間才隔了兩句鐘,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把信給弄丟了?」而最神奇的是,雖然 Louis 一直沒領到那封信,幾天之後追蹤系統卻顯示那封信去了另一間郵局,而且寄件人 George 已經簽收了信件。出現了如此匪夷所思的發展,當事人自然追問郵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郵局的解釋是:有職員錯誤地把 George 的簽名掃描進了系統。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郵政局的跟進到此為止。

 

眼見支票寄失,尋常人的反應自然是馬上聯絡銀行,要求把支票作廢,這兩兄弟也確實這樣做了。銀行卻表示:certified cheque 是不能作廢的,一手交票銀行就得一手交錢。你可能會問:支票不是有寫收款人名字的嗎?新聞也有提到,一般而言,兌現支票的話,確實要查看證件,看看姓名是否相符,但現在騙徒非常猖獗,各種造假防不勝防。

 

新聞沒有明言,但我想意思大概就是,要是有心人拿著假證照把支票拿去銀行兌現,銀行職員又沒有看出來那是假證件,那錢就會沒了。對於這筆損失,銀行不想負責,跟苦主各承擔一半已是仁至義盡。

 

不要問我為什麼明知道支票不見了,可能有人會冒領還是無法採取更有效的跟進措施。銀行就是一再強調:certified cheque 無法作廢。

 

記者後來還訪問了一個專家,說大額匯款最安全的方法是 wire transfer,其次是用 bank draft,最後才是 certified chequeWire transfer 到底有多安全,我覺得其實也不好說。我在舊文分享過另一單 CBC 新聞報導,有人去銀行櫃檯辦 wire transfer,結果職員竟然搞錯了,錢轉了去別的帳戶,銀行一開始還不肯負責,苦主的錢差點要不回來——呃,對了,那間銀行,剛好也是 TD

 

這單新聞,很悲劇很離譜,卻也很加拿大。在加拿大生活久了,便知道 Canada Post 嘛……有時實在是不能盡信。除了聽過各種寄失的故事,我室友更是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遭遇。

 

話說當時我室友剛遷入我現在住的公寓,不知何故,一直等不到銀行、政府應該要寄來的各種重要信件。她本來以為是銀行出了什麼問題,叫銀行重發,沒想到提款卡都寄了第二次了,信箱還是空空如也。後來她打電話問郵局,跟職員各種周旋後,有天郵局職員忽然聯絡她,措詞頗不客氣地指責她沒收到信是因為自己沒有查看郵箱。她錯愕之餘去開信箱,赫見一大疊信件——全部都是寄給她,她等了好久的信。她天天查信箱,什麼也沒收到,跟郵局聯絡後,一夕之間,信就忽然成堆出現。我和她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我室友的加拿大郵政魔幻經歷了。

 

自此之後我就學懂,如果有很重要的東西要寄,最好不要用 Canada Post,雖然,話說,CBC 有另一則新聞是 UPS 差點寄失了一張三萬多加元的銀行匯票。呃,不要問我哪間快遞可靠,我不知道。

 

除了郵政,加拿大的銀行服務同樣是一言難盡。在香港習慣了銀行的高效可靠,我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撞了一個很大的板,差點平白丟了七千加元。受過教訓才明白什麼叫「各處鄉村各處例」,不同國家有不同做事方式,不能理所當然地以為銀行全世界都一樣。

 

譬如在加拿大想要做跨行轉帳,並不那麼簡單直接,e-transfer 只適用於小額交易,大額轉帳銀行通常會勸你到分行做 wire transfer 或者乾脆出一張銀行匯票。重點是:去分行做,不要自己網上做。

 

我因為太習慣什麼都用 online banking 搞定,前陣子便差點又撞板。加拿大有一種叫 TFSA 的免稅儲蓄戶口,有供款限額,超過限額會被稅局罰款,所以供款要非常小心,不可超額。我用銀行手機 app TFSA 的供款,去到最後「submit」那步出現系統故障,無法完成交易。我等了一陣子,見沒有收到任何供款成功的電郵,便放心地用網上銀行重新供了一次款。結果我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沒錯,第二天起來後,我發現雖然我只收到一封確認電郵,但銀行幫我供了兩次款。

 

我馬上致電銀行熱線,也親身去了分行,得到的答覆一致,那就是多出來的那一次雙重供款無法取消。我最後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解決掉這個問題,過程太繁瑣複雜,在這裡就不細述。反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去分行問的時候,一個經理打扮的職員對另一個職員搖頭嘆息:「TFSA 供款超額可麻煩大了,怎麼會自己網上做?」我的幾個本地人朋友也是劈頭就問我:「你怎麼不去分行辦?」經一事長一智,我終於學乖:在加拿大,重要的銀行事務最好還是找真人代辦,無論是去分行,還是打電話都可以,就是別要自己上網做。這是一般加拿大人的常識。

 

通篇都在吐槽加拿大,似乎講了不少加拿大的壞話。然而在讀到這篇很誇張的新聞時,我其實還同時讀到了一系列英國的新聞報導,誇張程度不亞於這一篇。當下不由得感嘆:真是生活艱難呀,全世界都難。

 

礙於字數所限,英國的新聞就下次有機會再分享。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七千加元離奇失蹤事件——加拿大銀行的保安漏洞〉

 

新聞報導:

Retiree out $300K after Canada Post loses inheritance cheque sent by registered mail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inheritance-300k-lost-canada-post-certified-cheque-1.6973897

 

Inheritance found: UPS tracks down missing $36,000 bank draft weeks after it was mailed from Edmonton

https://www.cbc.ca/news/canada/edmonton/ups-lost-inheritance-saskatchewan-bank-draft-1.4495463

 

$10,000 wire transfer disappears after bank puts it in wrong account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wire-transfer-disappears-banks-1.6401776

 

 

 

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廢柴作者的倦怠心靈

 

[作者的心情:很想打烊的餐廳]

 

又很久沒有發文。

 

很廢很不成材的作者因為種種原因陷入低潮,為免讀者讀到太多廢話,以及各種無病呻吟,乾脆暫時不寫。

 

臨時起意寫這一篇,是因為一早起牀時收到 Medium 一則通知,說有人在文章裡面提到了我。好奇點開一看,是 Medium 一位作者王心其在一篇網誌裡提到了我的小說《逐夢者》。那部小說在 2017 年完稿,2018 1 月出版,至今已經超過五年。沒想到五年之後仍然有人記得,甚至重讀。對於一個作者而言,大概沒有任何書評可以比「五年之後重讀」來得更深刻的了。

 

關於這本書的結局,我寫的時候有很多想法,也不斷想像各種可能。我讀書時雖然寫過不少文學評論,對各種寫作手法、動機侃侃而談,但要分析我自己卻是無能為力。與其說有什麼目的企圖,倒不如說當時直覺認為就是要這麼寫。客觀來說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寫法,但基於當時堅信故事必須如此呈現,也就只好如此呈現了。

 

故事登出來之後我讀過一些留言、書評,結局本身雖然混雜著各種可能,但當時讀到的留言都傾向其中一種,我於是便覺得,可能我的寫法,也沒有像我所以為的那樣,包含了多於一種的解讀方式。王心其的這篇分享,卻恰好詮譯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理解。作為作者,我讀得饒富興味,覺得很有意思。

 

旁人觀察兩個主角,讀者又從旁人的觀察重構故事的來龍去脈。到頭來從別人處聽回來的故事,當中包含了多少敘事者的主觀臆測與幾分客觀事實?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又講了一堆廢話。我真正要講的是,有人記得我寫的故事,我很感動。

 

村上春樹把寫作之路比喻成一個擂台,想寫小說入場門檻不高,誰都可以爬上擂台,難的是在擂台上一直留下來。

 

這樣就五年了,我想我就一直萬般艱難地,用盡各種方法,試圖在擂台上死皮賴臉賴著不走吧。

 

只是,最近確實是覺得越來越艱難了。

 

上年年初起,我開始在寫一本新小說,原訂是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寫好了,濃縮刪減後還在雜誌上發表了。那是去年三月的事。結果,之後的寫作進度簡直是一場災難,超過一年過去了,連同第一篇在內,前後只寫了三篇。

 

[雜誌上發表的刪略版]


不是沒有靈感,而是我覺得自己實在非常、非常、非常疲憊不堪。故事停留在腦袋幻想的層面,似乎就夠了,我喪失了將之轉化成文字的動力。

 

直到今天讀王心其的網誌,我彷彿又憶起了最初寫故事的樂趣。

 

本來想把發表在雜誌上的故事貼出來,但為了遷就字數,那篇刪減了一些重要情節,於是想想又覺得,還是貼沒有刪略的原版吧。雖然小說一日沒有寫完,這篇故事一日也只能算是「草稿」。

 

這樣說吧,直至目前這一刻,我的計劃都是寫一本蘇格蘭版的聊齋故事,而這本書,可能跟《逐夢者》有那麼一點點關係。至於最後小說實際上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甚至是什麼時候才會寫完,請不要問我,因為我也不知道。

 

 

延伸閱讀

「名字還沒有想好,可能是短篇小說集的,第一篇草稿試閱」:

https://novkyeung.wordpress.com/2023/09/06/%e7%8f%be%e5%9c%a8%e9%80%b2%e8%a1%8c%e5%bc%8f-%e5%90%8d%e5%ad%97%e6%b2%92%e6%83%b3%e5%a5%bd%e7%9a%84%e7%9f%ad%e7%af%87%e5%b0%8f%e8%aa%aa%e9%9b%86-%e4%b9%8b-%e7%ac%ac%e4%b8%80%e7%af%87/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