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蘇格蘭學生生活結集 [11月號]

在蘇格蘭讀書的生活點滴,基本上都放了 Facebook,雖然是零散的片段,亦不盡然是所有事都很美好,對於我來說仍舊是難能可貴的體驗。尤其是我小時候一直渴望去異國留學,看看別的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現在總算是夙願成真。

以下都是原載於 Facebook 的舊文,整理後重貼此處,純粹是為了留個紀念。


=============


[2020114]


睡覺是養生之道,對於「骨格精奇」,生理上完全屬於「老人家」行列的弱雞本人而言,尤其是真理。我好久沒有試過「通頂」了,結果因為論文寫不完,最後竟然還是破了功,一路苦戰到凌晨五點。

感想絕對是很痛苦,外加很頭痛。

交完功課,睡了一天,我又活了過來,變成脫韁野馬,一早就衝了出門,趁蘇格蘭還不在封城之列,到處去看看。

天氣好的時候,景色真是十分漂亮,天空襯著日照永遠都是這種乾淨的藍,配上風景畫似的禿樹梢,很有秋天的感覺。是歐洲油畫裡的秋天。


到了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閒逛,在一間聽同學提起過的連鎖店吃了份窩夫配雪糕,嗯,坦白說,不算好吃,而且不便宜,這樣一份甜點加一壺茶就超過 £9。我開始默默認同德國同學的吐槽——英國的糕餅真是有點貴。

來了英國月餘,第一次像個遊客那樣在遊客區蹓躂,不意遇見了這隻長歪了的黑羊,堪稱一見鍾情,覺得牠很適合擔當本頁的吉祥物。於是,我買下了我抵英以來的首項「非必需品」——一隻蘇格蘭黑羊。


#其實還偷偷買了一隻長毛牛

#冬天要來了應該要明年才有機會去高地了吧


***


[2020119]

[如果不用寫功課的話,這樣臨窗喝咖啡真是很優哉游哉]

在我堅毅不拔的努力下,終於跟系上一個來自墨西哥的同學搭訕成功,在課前一起去喝了杯咖啡。墨西哥同學非常文靜,很有「文學系學生」那種沉著內斂的氣質,平常並不參與其他學生的課後咖啡聚。

我們今天聊了一會兒,她說她是領墨西哥政府的獎學金來讀書,如無意外,應該會繼續攻博。她說墨西哥的治安不好,所以她想留英,而且如果考英國的學校,她就可以用同一個獎學金讀上去,不用再申請一次。

聽到這裡我有點意外,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說「可以用同一個獎學金一路讀上去」了,之前另一個來自沙地阿拉伯的同學也這樣說。我在香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麼好的安排,在香港不同的學位必須考不同的獎學金,沒有這種一條龍服務。

系上似乎不少同學都有獎學金贊助,顯然都是當地的精英學生;因為多數人打算讀博,他們的目標也都定在要以 Distinction 畢業。每次聽到這裡我都只是默默的喝茶,不好意思說我的心願只是合格。

墨西哥同學很謙虛,自言英文不夠好,所以讀得吃力。沙地同學就比較誠實,他是無壓力就輕鬆完成所有課業的典型高材生,常常跟我們抱怨沒事做好悶,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去玩。他的英文非常的好,曾滿不在乎的說:「在沙地都沒有人讀英文,考第一很容易。」於是我們知道了他在沙地是英文系第一名畢業。

墨西哥同學很好奇在香港男女是否平等,我說我覺得蠻平等的,基本上男女就職機會均等。她說在墨西哥男女都是同工不同酬,她覺得很過份。我告訴她德國也一樣。我之前跟德國同學聊天,她也是義憤填膺地說時至今日,德國女性的薪金仍舊低於男人:「有人說這是因為女人會生孩子放產假,可是如果我不生小孩呢?那為什麼我的薪水還是要比男人低?」德國同學這樣問我。我告訴這兩個同學在香港男女同工不同酬可以告性別歧視,她們都表示意外。末了她們的結論一致是:還是當男人比較好。我想起據說男猶太教教徒的早禱內容是:感謝上帝沒有讓我當女人。

喝咖啡的時候我照例點了一個 Scone,貪圖的自然是附帶的 clotted cream。墨西哥同學說她沒有吃過 scone,也不知道 clotted cream。我開始意識到這項甜點並沒有我以為的那麼舉世知名。

喝完咖啡後,我們緩步往校園走去,配襯著陰沉天色的是厚重的霧靄,濕氣很重。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有著雜草一般的適應能力,作為一個怕冷的亞洲人,我竟然只穿了一件連帽衫,外加一件風衣就夠了。原來「耐冷」這種特性,也可以後天練成 (還是說其實我只是胖了,脂肪層變厚⋯⋯)。

[很像兇殺案現場的公園]

往課室的途中路過一個小公園,那裡的樹叢配合今日的天色,簡直是恐怖電影的場景。因為墨西哥同學充滿驚嘆地停下來拍照,我也順手拍了幾張。話說最後一張看起來,有沒有很像鬼屋?

[鬼屋無誤,應該可以算是「英式恐怖」?]


***


[202011月14]





在英國的超市頗容易買到維他奶,看見 made in Hong Kong 這幾隻字就忍不住入手,包裝跟香港看到的有點不一樣,那個卡路里 140 字體好大。

讓大家看看我的「地獄廚神」食譜——維他奶浸粟米片。相信我,嚐過我手藝的人都要哭,起碼我自己現在天天吃,經常淚流滿面。

今天要去行山,吃完早餐準備一下就要出門了。我的體能很弱雞,希望可以順利完成。說起來昨天晚上真的不應該看什麼「巴拿馬雨林失蹤案」的,搞得我一再對行山這件充滿質疑,但明明我今天要遠足的地點,只是小孩子都可以走的合家歡山徑。


***


[202011月19]


我來讀書之前,很多朋友都告訴我,唸碩士的話,跟香港一樣,英國大學多數的科系都沒有很多本地人,常見的是大陸同學。我想我的學系本來也是類似的情況吧?可是因為很多大陸同學擔心英國的疫情,認為留在大陸比較安全,所以目前我在校園上課時,反而是歐美同學佔大多數,並沒有很多亞洲人。

我的其中一門選修課興許比較冷門,比例就更加懸殊。剛開始上導修的時候,就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因為同學當時比較冷淡,我屢次搭訕失敗,也就到了現在其實仍然對這幾位同學沒太多了解,只知道其中一個是蘇格蘭本地生,一個來自美國,其餘也疑似是英美學生,因為感覺上他們的母語應該都是英語。但因為我天生五音不全,辨認口音素來是我的弱項,所以我並不敢肯定。

大家都知道我英文不好。跟一堆歐美同學一起討論文學,就像一個普通人忽然要去參加跨欄比賽,一路跑一路氣喘如牛還不斷笨手笨腳地跳不過去,姿勢很難看地跌趴在地——然後雖然明知道會包尾,還是出盡吃奶的力跑下去,希望好歹完成賽事。

一開始上課時我完全是結結巴巴,不知所云,而且還經常在其他同學和老師都對某種看法達成一定共識時,很不識相地提出異議,令老師聽完滿頭黑線。

我當然知道自己的表現有點糟糕,可能有時還有點狼狽,但是學費很貴啊,而且我之所以選擇讀文學就是想要英文好一點,不可能不把握機會練習。於是,每星期去上課,我始終厚著臉皮高談闊論我的「膠見」。一開始完全是零回應,沒有同學對我的發言有任何反應,後來蘇格蘭同學慢慢開始就我的論點發表意見,甚至會說她也認同我的想法。我當然把握機會在課前課後跟她搭訕,也就是這樣知道了她是本地生。

學期去到三分一的時候有兩位完成隔離的大陸同學加入,我非常樂觀地以為人多一點可以增加互動,沒想到這兩位新同學從頭到尾秉承「沉默是金」的美德,只一逕低頭按手機,連眼神接觸也罕有。其中一個在上完第一次課後,就直接消失不見;另一個雖然每次都準時報到,卻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我有時會想:我英文垃圾成這樣仍舊照講不誤,不是一個很勵志的範例嗎?為什麼他都不說話呢?

去到最近,課上終於出現了「個人短講」環節,我們要在課上講解一首自選詩。我本來以為這次終於會聽到大陸同學開金口,沒想到他乾脆不來了。老師臨開始上課時淡淡然的說了一句:「嗯,平時應該還有一個同學會來⋯⋯他叫什麼名字?」我聽了不禁默默的想:果然不發言的話,存在感是零啊。

懷著想推銷香港的私心,我選了一首也斯的詩——當然朗讀的是英譯本。雖然我準備了很久,但因為不想讀稿,想做一個小小的真正的「演講」,結果很悲劇地講到一半忘了臺詞,後半段講到亂七八糟,最重要的結論居然忘了提及。講完之後我在心裡抱頭吶喊:啊啊啊啊啊,我這是幹什麼啊啊啊啊啊。崩潰的心情和 Edvard Munch 的那幅名畫 The Scream 如出一轍。

令我欣喜的是,老師說他很喜歡這首詩。下課後,之前一直表現冷淡的同學首次跟我主動搭訕,表現十分友善。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他們展露笑容。嗯,我想這應該算是一個「厚臉皮能夠解決很多難題」的勵志故事?

我在秋天生日,今年的生日在蘇格蘭過。生日那天破例買了一杯 Starbucks,以及一件小小的聖誕蛋糕。在香港好久沒有喝過 Starbucks 了。其實英國的 Starbucks 比香港便宜,只是我太窮,必須省吃儉用,平日異常吝嗇,除非是與同學聯誼,否則咖啡絕對是不捨得買的。


生日那天很幸運地沒有下雨,我四處亂逛,看著蔚藍的天,覺得決定來留學,是我送給自己最奢侈也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


[202011月19]

[因為這樣烤焦了,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洗乾淨。為了省時間所以叮 pizza,結果反而花了更多的時間]

終於趕在死線前交了功課,按下confirm鍵的那一刻,我整個人癱軟在椅子上。

衝死線這種事情真是太刺激,我以後都不想再幹了。每衝一次死線隔天照鏡都發現白髮暴增。我不想為了論文一夜白頭好嗎?那一點也不浪漫,只會笑死人。

因為趕功課,最近幾日都處於蓬頭垢面、三餐不繼的遊魂狀態,可以不吃飯就不吃飯,因為根本沒有時間煮。看reading 看到肚餓,就用微波爐叮了塊pizza 來吃,結果它竟然烤焦了!打開微波爐的時候我崩潰了——不會吧?我就無能到連冷凍pizza 也搞不定嗎?

定睛一看,原來溫度被別人調到了最高,我沒看清楚就塞進去直接按時間,於是悲劇了。情況就跟我沒看清楚就交功課一樣,結果因為一些很無聊的文法錯誤被人狠狠地扣分。我想說,這邊的老師對於 grammatical mistakes 扣分都很狠,因為他們認為你都讀到碩士了,功課就不應該犯這些錯。我第一份功課被扣到剛好剩下60分,然後聽說大陸同學那邊更慘,很多人只有40分,還有個傳說中的0分,堪稱哀鴻遍野。不過把分數跟英文掛勾也不是很正確的講法,應該說,英文只是最最最最基本的第一關,後續的理論運用、如何建構「看起來很有說服力」的新穎觀點,才是真正的戲肉。這些我想起就頭痛,我們還是跳過,談談人生的重點——伙食。

以前還在上班時工時很長,下班常常都累得只想攤平不動,我的廚藝實習時數是無限趨近零。現在是窮學生,自己煮才最便宜,唯有頂硬上。但基於我的手藝坦白說真的不很好,我現在一天只吃兩餐——因為,那個菜式真是很不吸引啊。誰想減肥的話請直接聘用我,你要是只能吃我煮的東西的話,肯定可以達到「無痛、無副作用、快速見效」這樣的減肥目的。

[用牛油煎的牛扒粒跟青椒,不要問我靈感從哪裡來]

在我有限能煮的東西之中,我最拿手的是煎羊架,因為門檻極低,只要用鹽、胡椒粉、香草醃完煎香就很好吃了,而且味道跟在餐廳吃到的不會差太遠;其次用牛油煎牛扒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雖然我這種切粒加青椒的煮法應該會令 Gordon Ramsay 激動到揮刀宰了我。我來來去去獨沽一味只知道煎,煎完羊架煎牛扒,煎完牛煎豬。很快,就吃到流淚了,然後開始想念香港的各式美食,自己又沒有能力煮。

[這是我拿手的「一鑊熟」,就是把所有貌似可以一起煮的東西都丟進平底鍋裡炒⋯⋯]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不少留學生都愛看烹飪節目——那絕對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著想。

我在這邊認識的一個香港同學廚藝不錯,她不時請我吃飯救濟我。憑藉廚藝,她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有一次,我們在廚房裡準備晚餐——她煮,我負責洗東西——有一個台灣男生走了過來,對她說:我煮了燉牛肉,你也來吃吧?

我頓時雙眼發光,人生從來沒有如此飢渴過——燉牛肉,他說的難道是台式燉牛肉嗎?這位兄弟,你缺朋友嗎?要不要再認識一個?

因為我在,香港同學婉拒了「燉牛肉」。她事後跟我解釋,她認識了一群台灣同學,大家經常交流廚藝,所以變成了朋友。我咬著手指絞盡腦汁:我可以拿什麼來交換?難道是冷凍餃子嗎?

後來我在宿舍碰見過這位台灣帥哥好幾次,我腦海裡總是馬上跳出「燉牛肉」這三個字。還好我們並不相識,萬一打招呼時我不小心喊錯了「燉牛肉」,那就⋯⋯就不是很好,可能會有點損害我「文學青年」的形象。

基於本人的慘痛經歷,我必須在這裡向各位鄭重呼籲:廚藝是重要求生技能。廚藝是重要求生技能。廚藝是重要求生技能。

請大家務必學會,不要重蹈我的覆轍。如此一來,你才能隨時都吃得到燉牛肉啊。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蘇格蘭學生生活結集 [10月號]

在蘇格蘭讀書的生活點滴,基本上都放了 Facebook,雖然是零散的片段,亦不盡然是所有事都很美好,對於我來說仍舊是難能可貴的體驗。尤其是我小時候一直渴望去異國留學,看看別的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現在總算是夙願成真。

以下都是原載於 Facebook 的舊文,整理後重貼此處,純粹是為了留個紀念。


=============


[2020103]



因為行李抵英時被航空公司摔斷了一隻滾輪,我聯絡了英航,他們很快就決定寄一隻新的行李箱給我。

行李相關的服務應該是外判了給別的公司,反正我透過電郵跟對方再三確認了我的姓名、宿舍地址和英國手機號碼,很快就收到了電郵說新行李箱會用DHL送過來。

大學那邊說所有寄給學生的包裹都會由職員簽收,學生收到電郵再去領。如是者我等了好幾天,還是沒收到學校的電郵,可是DHL的送件日期又一早已過。有天經過宿舍大堂時,瞄到角落堆著的包裹山,福至心靈,跑過去看了看,果然在那裡找到了我的包裹。那隻鶴立雞群的大紙箱,已經在那裡好一段時間了。

細看之下,我發現⋯⋯呃,航空公司只寫了我的名字,沒有寫我的姓氏,也沒有寫宿舍樓層房間號碼,甚至連電話號碼,也沿用了我買機票時登記的香港手機號碼。

我跟職員說我想登記領包裹,職員看了看,很輕鬆的道:「不用登記呀,放在這裡的,你直接拿就是了。」

把行李箱領回宿舍房間後,我突然覺得,這個行李箱這樣也能成功抵達,還真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


[2020105]

連續下了兩天雨,今天也在下,不過太陽還是有間中露一露面。

因為暫時跟系上的同學沒什麼閒聊的機會,我就跑了去參加別的群組。基本上感興趣的我都參加一下,結果很幸運地認識了幾個非常健談的國際生。

首先認識的是一個日本同學。日本同學非常同情香港的處境,但不是很了解細節,認為宿舍有很多中國人,我應該可以認識很多關心香港的朋友。然後日本同學非常坦白的說來之前很怕遇到歧視,因為擔心被誤會是中國人。日本同學還問我「讀文學畢業之後可以做些什麼」,嗯,真是難答的問題。

第二個認識的是德國同學,德國同學也問我香港的情況,她直言她看的新聞都是沒頭沒尾,其實她搞不清楚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說中國一直都是沒有自由,問香港人想要爭取的是什麼。她主動提到疫情引發的歧視問題,她說剛開始的時候在德國的亞洲人應該不好過。有次她把一塊「幸運曲奇」送朋友,她朋友說「這種亞洲東西我不要」,讓她禁不住翻白眼。我說我理解疫情令很多人很害怕,她說:「你居然可以理解?我覺得完全不能夠接受!」我們在一間頗知名的咖啡店喝了杯咖啡,我們只喝咖啡沒有點餐,就一直被人趕。因為是下午四點這樣的時間,我們也實在吃不下任何東西。不過妙的是其他的顧客也沒有點餐,同樣只是在喝東西,但他們沒有被要求快點離開。我們還沒有喝完杯裡的咖啡時,一個侍應走過來放下帳單,說我們「還有五分鐘時間」。德國同學瞠目結舌,不斷說真是太沒有禮貌了,說「在德國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還說「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們」。其實我也不是很了解。可能其他顧客都是熟客,而我們明顯是遊客吧。

第三個同學是來交流的法國學生,非常年輕,應該就是十九二十的年紀,打扮非常時尚帥氣。法國同學對於香港的看法是,因為中國非常強大,所以所有國家都不敢得罪,歐洲只是隨便講兩句很同情就算。法國同學對於英國的雨天很有意見,又說在法國完全沒有人用WhatsApp,沒有料想到英國所有人都在用。而關於這一點,德國同學說在德國除了WhatsApp,還有很多人用WeChat。她說多數人認為WeChat很好用。

利申:請注意以上只是個別同學看法,不能代表他們國家的所有國民。


***


[2020106]



話說,開學三個禮拜,我的進度持續落後。

我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讀英文的速度很慢。讀文本還可以,因為以前就有在讀,是可以預期的東西;但讀理論就糟糕了。我之前很少讀英文文學理論,並不熟習它的架構。坦白說,我沒有料想到這些論文讀起來需要那麼多的調節。

譬如下面這一段:

It wants rather to transcend them, or believes it already has done so in a world characterized by easy 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the Internet, and smart phones – a technological terrain that has produced de facto, and without conscious planning, a common world culture that obviates national citizenship. (Timothy Brennan, 2018)

這是我隨機抽的,不特別難也不特別容易,頗能夠代表大部分論文的長相,就是每句句子都很長,我常常要讀兩次,才看得懂。

然後更大的問題是我到底要怎麼模仿這種風格寫功課⋯⋯

呃,我應該,可以合格的⋯⋯吧????😂😂😂

(圖為學校附近買到的珍珠奶茶;讀論文真是很需要補充糖分啊⋯⋯)

 

***


[20201012]



學期進入了第N (不想數,我不要面對功課死線在即的現實),我的其中一個選修科還是維持在小班狀態,連我在內只有五個學生,四個歐洲/美國人跟我一個亞洲人。感覺還滿超現實的,每次上這門課就很有「真的去了外國讀書」這樣的感覺,而且頗深刻地體會到要融入社群並不容易。幾位同學秉承之前冷若冰霜的作風,我們繼續沒有任何對話出現過😂

下課後我在超市分別遇見兩個同學,他們的表情令我的招呼非常尷尬地卡在喉嚨;不過這幾位同學彼此的關係倒似乎不錯。

我不是很確定原因是什麼,有可能是我英文口語不濟,講到顛三倒四,上導修時卻又堅持發言 (學費那麼貴當然要多練習),所以覺得我很奇怪吧。又或者並沒有任何特別原因。

老實說,我也沒有很難過,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要講點緣份,這個小圈圈不讓你加入,就去攻堅別的群組好了 ()

剛好另一門課出現了很多新同學,大概是隔離完成後出關的出關,剛抵英的抵英,人數翻了一倍。新同學很熱情,下課後直接約去喝咖啡。因為限聚令外加蘇格蘭新訂定了餐廳營業至晚上六點就要關門大吉這樣的規矩,我們只能再分拆成小組聊天而且不能聊很久,不過仍是很愉快。

班上的同學目前還是來自歐洲的稍為多一點,有個羅馬尼亞同學之前在日本留過學,認識了很多香港人朋友,所以對香港很有好感,乍聞那一刻我覺得簡直要含淚感謝各位前輩😂

羅馬尼亞同學說他一直沒有「我是歐洲人」的意識,可是之前認識了一個奧地利同學,整天在說「我們歐洲人怎樣怎樣」,態度非常傲慢,他這才知道原來地球上有這種智障。他邊說邊沒好氣的翻白眼。他還說匈牙利開始有那種「大匈牙利」的取態,他試過因為不會講匈牙利文被店家趕出門,但那家店其實是在羅馬尼亞境內。

另一個同學來自斯洛伐克,她和羅馬尼亞同學一樣,在英國讀大學,主修英美文學,英文非常流利。她說斯洛伐克的社會價值觀比較保守,她不是很能夠適應,所以並不十分想在畢業後回去;可是另一方面,雖然她十八歲就到英國留學,她至今還是沒有愛上英國,也並不十分願意留下來。

我之前巧遇一個唸其他科系的香港留學生,也是十八歲赴英,在英國讀完了大學,同樣對「留下來」充滿遲疑。香港同學說:「要融入當地社群其實很難,我很努力想結交當地人,但最後跟我當朋友的都是亞洲人,本地人頂多只是點頭之交。」

我告訴斯洛伐克同學這件事,沒想到斯洛伐克同學很認真的說:「我也面對同樣的問題,我讀大學那幾年,認識到的朋友都是國際生,英國人朋友,基本上一個都沒有。」

無獨有偶,這兩位同學之前都在倫敦附近讀書,香港同學直言恨死倫敦了,所以才跑來蘇格蘭碰運氣;斯洛伐克同學也說倫敦她沒有很愛,想著換個環境會不會好一些。

坦白說我有點意想不到,這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以前聽其他朋友分享留英經歷,多數甚為美好,很少聽說被歧視或者難交朋友這樣的問題,在倫敦讀書那幾個,更說留學那幾年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下次我訪問一下其他同學,聽聽他們的經歷又是怎樣。

(圖為人氣飲品 Chai Latte,沙地同學大力推薦)

 

***

 

[20201020]



讀導修論文讀到快要崩潰,突然收到德國同學的訊息,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喝杯咖啡,我馬上答好,九秒九把論文讀不完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我們約在我的導修課後見面,上導修時我加入討論講了幾句,貫徹「有發言就有交代」的上課宗旨,然後就在等時間過,想著待會兒下午茶要吃什麼好。呃,讀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可以自行總結,我的讀書生涯就是四個字——「無心向學」。

說起來如果以前讀書時不是因為家裡看管嚴厲,我應該會是那種只想在課本上畫畫,根本不想讀書的散漫學生吧。我就只是想看書,不想讀書。

德國同學非常守時,準時在校園出現。我們去了市內一間頗具人氣的咖啡店,空間寬敞,而且人流不多。如果我之後不用寫功課的話,一切就都很完美了,是多麼的輕鬆、愉快和「揸攤」!

德國同學是我在另一個群組裡認識的,和我並不同系。她讀神學,我們談了不少宗教的議題。她說她本來讀營養學,但覺得在大公司工作沒什麼意思,因為商業機構就只是一心只想要賺錢,她比較想做一些真正能夠服務社群的事情。

我見餐牌上有英式鬆餅,因為上完課覺得血糖低,便點了一份,沒想到德國同學說她從來沒有聽說過 Scone。我以為只是德文有另一種說法她一時沒有意會,可是待鬆餅上桌,她還是十分肯定地說她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甜點。我分了一點讓她試吃,她覺得很好吃,說有點像蛋糕。

說起蛋糕她就吐槽說英國的蛋糕真是好貴,一小塊動輒三四鎊,又沒有什麼款式可以選擇,她嘴饞了好久,看來看去還是捨不得買。我問德國蛋糕很便宜嗎?她說頂多兩歐元一件,英國的價錢差不多是雙倍了。我聽完也不好意思說,呃,其實香港的蛋糕也是在英國這種價位。

我們談起德國的家庭觀念,我學德文的時候有聽說過德國的社會頗為保守,多少還有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女性想要在德國闖一番事業並不如我們想像般容易。德國同學因為快要三十歲,目前並沒有談婚論嫁的對象,就很鬱卒地總是被一堆三姑六婆追問什麼時候交男朋友。她說:「就算不認識的人也跑來跟我這樣說!說我再不找對象就來不及了!」我非常訝異,我還以為這種八卦行為在德國是不被接受的。嗯,所以說,想像中的歐洲跟真實的歐洲,始終還是有點落差。

德國同學說等疫情放緩,她就要四處去旅行。一講起蘇格蘭的美景她就雙眼發光,整張臉都亮了起來,我突然明白了我們兩個投契的原因——大家都是無心向學,一心想著去玩。

喝咖啡這天風超大,我非常後悔出門時沒有圍上頸巾。德國同學就聰明了,全身上下包得像隻糉。她也住學生宿舍,不過和我不是同一棟。她抱怨她的宿舍採用「儲能式暖氣」,一天有一半的時間開到最大,剩下的一半時間關到最小,害她在宿舍冷到發抖,在房間裡還是要穿厚衣服圍圍巾。我問她德國不會關暖氣嗎?她說當然不會。我告訴她我的宿舍都是晚上直接關暖氣,她吃了一驚:「那不是比我還糟糕?我的暖氣關再小,起碼還是有開。」

聽德國同學這樣說,我感覺到一陣奇異的安慰——原來歐洲人也是會怕冷的,並不是只有我這個「不耐冷的亞洲人」氣溫降個幾度就面無人色。

最後,我想說的是:真是好希望不用做功課!

[圖為我的英式鬆餅,那個Clotted cream好吃到爆]

 

 *** 

 

[20201029]



話說我真是太久沒當過學生,寫起英文論文來無時無刻都有精神崩潰的錯覺,尤其是我只用過 APA 論文格式,現在讀文學得用其他,我對著Harvard, MLA, Chicago 這堆名字只覺眼花繚亂,然後 MLA 竟然還有版本差異,寫論文必須標明,現在已經出到 8.0了。我覺得只要再出現多一個引用系統,我應該會直接眼前一黑 (然後就不用做功課了……

說起來,光美國就有那麼多種格式,如果其他國家突然決定加入競爭,那⋯⋯不能想不能想。真是隨便想想都要打冷顫。

讀英文讀得慢,寫得更慢,再加上我無心向學 (呃,還真好意思這麼坦白),成為死線鬥士在所難免。就在我趕功課趕到如火如荼之際,我的無線滑鼠突然陣亡,電池耗盡。一開始我還得意洋洋的想「好在我早有準備」,把之前買的電池翻出來一看——天才啊我還真是,把 AA 買成了 AAA。時間為凌晨兩點,我對著電腦螢光幕欲哭無淚。

最後,因為開始頭痛,我把論文草草寫完,然後交了。我想,呃,我應該會合格吧?

照片裡的雪糕是我在閉關寫論文之前,去超市時路過買的。那天還下毛毛雨,頗為陰寒,可是因為是牛奶雪糕,我基本上沒有怎麼猶豫就入手了。跟香港吃到的不太一樣,質感比較像雪葩。然後我就在一個露天的地方,迎著雨絲,看著遠處那片灰濛濛的天,心想來英國果然要帶備防水外套。

現在是冬天了,天色基本上都如圖。然後我發現人類的適應能力堪稱非同凡響,像我這樣怕冷的亞洲人,竟然也有辦法在冬天吃雪糕了。我之前還一直奇怪在長年偏冷的蘇格蘭,雪糕店怎麼還是開到成行成市。

嗯,如果功課合格的話,就再吃一次慶祝一下。

 

 

 

蘇格蘭學生生活結集 [9月號]

在蘇格蘭讀書的生活點滴,基本上都放了 Facebook,雖然是零散的片段,亦不盡然是所有事都很美好,對於我來說仍舊是難能可貴的體驗。尤其是我小時候一直渴望去異國留學,看看別的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現在總算是夙願成真。

以下都是原載於 Facebook 的舊文,整理後重貼此處,純粹是為了留個紀念。


=========================


[2020923]




Hi London~ 如此寂靜的倫敦機場應該算罕見吧。

我要在倫敦轉機,沒有方向感的本人拖著行李在 Heathrow 繞了好久才找到去T5轉機的方法。原來現在已經不坐巴士了,變成了坐火車。在站口取得免費票就可以入閘。

拿到學生簽證只是幾日之前的事,大學那邊已經開課了,我只得臨時臨急買最快起行的機票。因為暫時香港直飛英國還不必14日隔離,所以所有直航都是離譜的天價,單程過萬。我因為收拾行李花了太多時間,兼且去到機場才發現自己沒有填那份長到崩潰的入境表格,差點趕不上飛機。

我報了兩間學校,在倫敦那間也收了我,考慮到倫敦的生活指數太高,我決定去蘇格蘭。

抵埗後去領行李,發現一隻滾輪不見了,被什麼東西齊口撞斷。我一整個冏掉。拉著三輪行李車去大學宿舍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我於是叫了UBER,服務好而且也沒有很貴。終於領到宿舍門匙後衝去超市買必需品 (廁紙!),付款時收銀員拒收我的十鎊紙幣。因為聽不懂他的口音,我最初還以為英國政府下令無接觸付款不收紙幣,誰知道原來是這張十鎊紙幣已經被淘汰了不能用!然後我走太遠回宿舍的時候還不小心迷路了,因為 Google Map 上顯示的位置雖然看起來就在隔壁,其實是在頭頂的橋上,我過不去!

以上,就是我在英倫雞飛狗跳的第一天。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的話,網誌可能就要直接改名做「雞飛狗走記」了😂

 

***


[2020926]



話說因為懶,雖然一早知道 Primark 有寢具賣,仍是透過學校宿舍預訂了一套。我是沒有抱很大的期望,畢竟才£25就枕頭、羽絨被、牀單全包,這個價錢在香港連一套好一點的牀單被套也買不到;可是收到後我還是冏了。

素色的牀單、枕頭套和被套都很薄,薄到把牀單套在牀墊上之後可以清楚看見底下牀墊的花色,而且還有混紗不均而形成的一條條白痕。想當然耳,枕頭很塌、羽絨被很薄,兩者都有強烈的「空氣感」,也難怪學校一開始可以把所有東西硬擠成一包,大小就跟我在 Primark 單買的這袋羽絨被一樣。

我懶,所以就這樣睡了一夜。枕頭倒還勉強可以接受,但為免睡久了頭痛,第二天還是去了市中心的 Primark 買了一隻記憶枕,不算貴,£12,但睡起來舒服很多。

再睡了一夜,發現日間室內氣溫正常,夜裡卻忽然變得很冷,冷到蓋著被子都直打冷顫的程度,於是寫電郵問管理處是不是暖氣有問題。結果管理處丟了一張溫度管理措施給我自己看,原來宿舍每天 11:00 pm – 6:00 am 都會關掉暖氣,節約能源。我又再一次冏掉了。這裡是很冷的蘇格蘭呀,而且晚上才最冷,這種時候關暖氣是什麼邏輯?跟居英的朋友聊起這件事,她告訴我:英國人覺得你晚上睡覺窩在被子裡就夠暖了,不用開暖氣!

我只好默默地又爬了一次出市中心,買羽絨被。

我這邊的 Primark 只有£30£9兩種選擇,窮L如我,當然是義無反顧地選了後者。

故事教訓我們:做人還是不要太懶,不然只會落得需要花費更多力氣的下場。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