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24 年度回顧:「You can quit, but not today.」

 

[這是我在 2024 年印象最深刻的裝置藝術作品;如果人生有跡可尋,那麼希望我的人生也有這樣璀璨精彩的脈絡]



上年沒有寫年度回顧,主要是生活過於崩潰,沒什麼好回顧。今年難得騰出點時間,就短短寫一篇。

 

我來溫哥華差不多三年,前兩年諸事不順,各種花式行霉運,倒楣到連網購也可以失敗的地步。心理學上不是有個術語叫「learned helplessness」?我有陣子還真是有種無論做些什麼,都不能改變現狀的崩潰感。

 

轉捩點是今年年中搬了家,搬家的原因是業主負擔不起房貸要賣樓。搬家後,睡眠質素大幅改善,運氣就突然變好了,除了停了一次電,再沒有遇到什麼奇奇怪怪的不幸事件。這麼戲劇性,還真是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2024 的關鍵詞是「讀書」。學生生活兵荒馬亂,各種顧此失彼,力不從心,幾度想要退學放棄。最近剛好在 YouTube 看見體操運動員 Nastia Liukin 的訪問,覺得十分合時宜,很有意思,趁這個機會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Nastia 說她小時候學體操,覺得非常辛苦,身上各種傷痛,每次練得不順時就特別想放棄,她媽媽總是說:「You can quit, but not today. You can quit after you have a good day.」她媽媽的意思是說,想不練體操,可以,等你練得順時還想要放棄,那麼就可以退出不再練。結果 Nastia 在狀態好的 good day,總是不想放棄。

 

這話很有智慧。人生有高低起伏,做所有事都總有順利,和特別不順的時候。面對挫折,想要放棄,是人之常情。在一切順利之時仍然不想繼續,那才是最好的指標,說明這真的不是你想要追求的東西。

 

回想起以前在香港工作,我在最順境的時候仍覺悵然若失,覺得自己是誤闖地球的外星人,怎麼偽裝還是無法融入。這次回香港,我和幾個要好的舊同事見面,聊聊彼此的近況。他們全部人都在事業上有不俗的發展,因為近幾年不少人移民,出現了一些升遷機會,我這些舊同事都升了職,薪水非常不錯。他們現在賺的錢,是我就算轉行成功,也一輩子不可能賺到的數字。我如果當初沒有離職,大概也能攀上這種「高薪厚職」的高峰。

 

我當然喜歡錢,也很為舊同事事業有成感到高興,但是我並不後悔當日的決定。有些錢,真的就不是我能賺的。

 

舊同事升職加薪也加辛,現在工作非常辛苦。然而,聽他們訴苦,我心裡暗自慶幸的並不是辭了職便不用像他們那樣加班熬夜;畢竟今時今日哪裡有容易的工作?真正讓我抹一把冷汗,暗道聲「好在!」的是:他們在工作上遇到的那些挑戰和困難處境,是我所不願意承受的苦。我寧願讀書通宵各種崩潰,也不想回到過去。

 

跟以前比,現在讀書有「good day」時,成就感滿足感都遠勝從前。

 

雖然我的最愛始終是小說,但作為職業,我對目前在讀學科的喜愛,大概已經足夠。現在唯一存疑的,是能力。

 

我在香港短短兩週,居然在街上巧遇中學時代的美術科老師,印證了那句老話「有緣千里能相會」。

 

老師的兒子也愛美術,今年 21 歲,在讀動畫。我對老師抱怨現在讀書讀得吃力。她說:「我兒子也說讀得辛苦,而且他也要學寫程式,但他最討厭寫程式,說怎麼也學不會。」

 

我嘆息。天份啊,真是學什麼都總得要有一點天份。二十一歲的年輕人都學得那麼痛苦,我實在不敢說我讀這科有沒有前途。

 

因為沒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天份,不下一次想過退學,但我和程式課的同學約好了合格就繼續讀;這個學期合格了,我應該會遵照約定再試一個學期。頂多,讀不來就隨時退學好了。

 

回想起來還挺有趣的,二十歲的時候總想得很長遠,現在人到中年掛在口邊的反而成了「到時先算」。

 

——沒錯,2025 的展望就是: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I may quit, but not today.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人生好難 (二)

 

[吳冠中《蛛網》;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就是一張網]

 

 

我大學畢業之後,在中學教過一年書。

 

只教過那麼一年。

 

我不是適合當中小學老師的人,只教了一年便離職了。

 

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當年教過的學生,早已長大成人。那時候第一年教書,沒什麼經驗,教得不怎麼好,唯一可取的可能是當時特別真心。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過了這麼久,當年的一些學生還記得我,這次回香港,他們也有約我吃飯。

 

我和其中一個學生比較熟,主要是她小時候就際遇不好,一直以來讓我比較掛心。

 

我寫小說不喜歡寫真人真事,故事都是純屬虛構,但角色人物原型,很多時候仍是源自現實——通常不是一個人,而是混合了幾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我寫《逐夢者》的時候,腦海便經常浮現這個學生的樣子——短髮的她,面對生活的各種困境,總是一臉倔強。

 

我至今仍然記得,她抿著唇,抑著頭,不肯認輸的模樣。

 

她是十四歲的宋玥夢。

 

然而現實終究比小說庸俗、乏味,而殘酷。十幾年過去,她長大了。如今的她,被現實磨掉了棱角,稚嫩的臉龐上出現了歲月的痕跡,眼中再無光采,那張小巧的臉因為工作辛苦而日漸浮腫。她悵惘地說,覺得自己這幾年經歷了太多事情。說的時候她沒有看著我,也沒有看向席間的任何人。她只是那樣,迷惘而失落地,把視線投向前方的虛空。彷彿只要把視線錯開,就能掩飾情緒的波動。

 

她苦笑著告訴我她這兩年的生活:相戀多年的男友出軌,於是分了手;因為瑣事被父親趕出家門,只能投靠一早另組家庭的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然後很疼愛她的舅舅自殺身亡,因為家裡的大人都推卸責任,於是由她出面去認屍和處理後事。

 

「我去舅舅生前的住處,想領回他的衣物讓他有衣服可以穿。他太年輕了,不能穿壽衣,」她低聲道。「可是被房東百般刁難。我不懂,我只是想拿回一套衣服⋯⋯我怎麼也忘不了路祭那一幕,半夜做路祭,那場面太可怕。我回家後做了好多天噩夢,總是聽見一點小聲音就驚醒,思疑自己是不是路祭的時候招惹了惡靈,帶了一群厲鬼回家。」她疲憊地嘆息。「我覺得,我可能應該去看精神科醫生。」

 

我心裡難過,知道她這與其說是厲鬼纏身,倒不如說是因為精神壓力實在太大,於是出現了幻覺。

 

她接著又說:「今天吃飯遲到真是對不起,我要先去醫院,因為一個好朋友的父親過身了。那是很好的朋友我不能丟下她不管。」

 

我想起她小時候就特別講義氣,人也非常善良。但真的,運氣不好,非常不好。

 

好人有好報,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我媽明知道我前男友出軌,還勸我不要分手,說人家家境好,分手了我哪裡還能找到這麼好的對象。」她苦笑道。「她從來都看不起我,覺得我人又不漂亮又沒有學歷。我對於她來說,最大的價值,可能是嫁人時的禮金吧。她經常叫我快點嫁人,那樣禮金就能用來幫補哥哥結婚。」看見我露出訝異的神情,她又苦笑了一下,道:「對,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

 

我的心直線往下沉。當年那個倔強的小女孩終於長大成人,我曾經暗自希望她長大後能夠獨立生活改變人生,現實卻與願望相違背,她長大了,卻並沒有掙脫命運的藩籬。

 

我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卻清楚的知道,我的安慰對她來說,根本蒼白無力。

 

那天晚飯來了八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迥異,有很不錯的,也有很不好的。無論家裡有錢還是沒錢,父母的愛,都不多。所謂的「家庭溫暖」,於他們來言,大概是有點抽象的東西;然而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卻明顯與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高度相關。

 

我當年教的是 Band 3學校,讀書實在並非是我這些學生的長項。我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讀大學,上文提到的那個學生,讀書算不錯,有讀完一個大學學位,但她的生存狀態,卻幾乎是八個人之中,最差的那一個。

 

是的,想靠讀書改變命運,門檻很高。

 

八個學生,兩個神采飛揚,恣意享受著美好的生活,看一眼就知道,他們的人生,在走上坡路。而這兩個學生,正是八個學生之中,家庭經濟條件最優越的那兩個。兩個學生都努力上進,他們的美好生活是他們應得的。只是把所有人放在一起看,便不難發現原生家庭有經濟窟窿要填,和本來就有點基礎再往上發展,畢竟是很不一樣的處境。


讀書時代學校縮小了同學之間的差距,讓人誤以為同輩之間有同樣的起點;畢業之後,本來的差異才這樣明明白白地展現出來。

 

人生,確實是不公平的。

 

就像我另一個學生在席間笑言:「我老闆很成功,因為他很努力,以及有他爸爸投資的一千萬。」

 

我寫《逐夢者》的時候,因為有感父母都失職這樣的開局太地獄,於是只為角色安排了一個不好的父親;而現實中,我的學生,畢竟是承受了人生的地獄開局,畢竟是獨自一人,面對了人生的這一切。

 

人生好難,對於一些不幸的人來說,更是從一開始,便很難。

 




相關系列

〈人生好難 ()





 

 

人生好難 (一)

 

[回港去藝術館看吳冠中畫展,這是吳冠中的《桃符》]



和朋友好久不見,這次回來抓緊機會約朋友見面。幾批朋友都說:現在工作非常辛苦。

一個朋友凌晨三點還在覆老闆 WhatsApp,一個朋友經常工作至晚上十一二點;其他不那麼極端的,也是工時越拉越長,而且常常下班回家了還得繼續處理公事。

大家對於未來的經濟,都不怎麼樂觀。沒有買樓的朋友,對樓市持觀望態度,只租不買;八年前買了樓的朋友,說樓價已經跌穿了他八年前購入的水平,他對於樓價未來能升回去不抱寄望。

我問了一下大家的租金,就像新聞說的那樣,樓價跌租金升,朋友租的地方租金普遍非常貴。香港跟溫哥華的樓價開始接近,但租金比起溫哥華還是貴一截。

生活壓力大,上班非常辛苦,幾批朋友都說,覺得人生好難。有小孩的友人說,不想工作那麼辛苦了,想空出點時間陪伴孩子,哪知道即使轉工找了份薪水職位都比較低的工作,上班卻沒有變得輕鬆。她們都慨嘆:減薪不減辛,我還不如做本來的工作。

和我年紀差不多的朋友都說,現在被生活折磨得鬥志全無,對事業完全沒有野心也沒有期望,只想日子過得簡單幸福一點。有朋友苦笑說年輕時志氣比天高,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現在這樣了。

我的朋友絕大部份都非常有責任心,我的觀察是越有責任心就工作得越辛苦。好幾個朋友都說,好多人勸他們時間到了就下班,下班了就別再管公司的事,但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對我說:「我真的做不到!」

少數一兩個做得到的,精神狀態明顯比較好。不過能做到下班就下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不是本身瀟灑就可以,畢竟世上有樣東西叫「炒魷魚」。

我的朋友大部分剛踏入四十歲。有朋友說,她認為這個年紀是人生最辛苦的階段,因為三十歲的話還可以為事業拚搏;五十歲就完全可以放棄等退休。四十歲呢?不上不下,進退維谷。

而且真的,體能追不上了。怎麼通宵怎麼一星期工作七天呢?怎麼可能跟二十歲的年輕人相提並論呢?

一個朋友說她有個死黨是兩孩之母,幾個月前被裁員後去見工,過五關斬六將面試了四五輪,最後一關對方不婉委了直接問她:「你有兩個小孩,你覺得自己還能為公司付出最大的努力嗎?」朋友的死黨聞言氣得發抖,說這根本就是家庭崗位歧視。也有小孩的朋友則對我幽幽嘆道:「所以呢,公司口裡說不介意,其實還是你有小孩就對你打折扣。」

我想起四五年前我想要辭職時一個前輩勸我:「外面很難的,我一個朋友在某大公司做了十幾年做到高層,還是被二話不說裁掉了。公司不會覺得有經驗是難得的人材,只會覺得她又老又貴。」

人生確實好難。現實這麼殘酷,怎可能不難?

 

 

相關系列

〈人生好難 ()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