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加拿大找工作] 我拿到了一間國際科技公司的 Offer

 


找工作找了一個多月,最近找到工作了,整個過程可謂峰迴路轉,結果也十分出人意表。先講結果:我在一間國際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因為我沒有技能,這並不是什麼高階工作,但薪水福利在同類型工作中算不錯。最後有拿到 offer,其實連我自己也很意外。

 

事情是這樣的: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一直不很順利。我想轉行,然而上年報讀的 VFX課程因為各種原因我暫時沒能完成,VFX 相關的工作目前是沒有希望的了,只能打這個行業其他工作的主意。溫哥華的好處是創意產業發展興盛,有非常多的 Film StudioGame Studio,打開招聘網站,不難找到遊戲公司、電影製作公司的各種職缺。只是我顯然過於樂觀,嚴重低估了進這些公司工作的難度。有些招聘網站譬如indeed,會在應徵者交完履歷表後顯示該職位的總申請人數,我有次應徵了一間 film studio 的行政工作,一交完履歷表,看見跳出來的總投考人數是 1500 人,而那個廣告才登了沒兩天;我完全低估了這些行業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我跑去 LinkedIn 查看這些公司非技術人員的 profile,結果發現絕大部分都是唸相關科系或者在這個行業打滾過一段日子,譬如很典型的例子便是電影公司的行政助理是唸電影出身。去到這個時候我就意識到,在沒有完成相關訓練之前,我能加入這類行業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當然,看見那些公司請人,我還是繼續有投履歷表,只是我也開始申請一些其他類型的工作。我最大的心願是轉行,但考慮到自己不熟悉加拿大文化,找第一份工作可能會遇上比較大的困難,我便也報考一些本行的工作。本來只是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報了好幾份竟是完全沒有任何面試機會,都是被直接回絕,不禁令我覺得事態有點不妙。在這之前,其實我的心態一直滿輕鬆的,覺得「大不了就回去做本行」,完全沒有想過,以前的工作經驗在這邊不見得有認受性。

 

去到這個階段,我唯一有的面試機會只是一些兼職工作,全職工作的申請全部石沉大海。這時我厚臉皮地請一位以前在獵頭公司工作的朋友幫我看看我的履歷表,她一看就說我的履歷表寫得不好,很容易在第一關就被刷下來。她說多數人都是按照網上的樣版寫履歷,但那些樣本往往都是糟糕的示範,我聽完簡直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在根據她的建議重寫履歷表之後,我又申請了一堆工作,這次範圍更廣泛了,只要是能符合最低申請資格的,我都報一報。

 

這次面試的機會明顯增多,但因為我採取「亂槍打鳥」的「大包圍」策略,其中不少有面試機會的,其實都是不適合我的工作。譬如有一次我報了一間移民顧問公司,見工之前我以為是負責處理移民申請個案,面試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其實想請銷售人員,所謂的「顧問」就是「推銷」移民方案,「說服」別人移民。我上網查了一堆移民法例,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他們問我的問題是:「如果對方猶豫不決,你要怎麼說服他現在就移民?」「你有辦法說服你的親友移民嗎?」「你手頭有沒有一張可以推銷的人名清單?」我當下有點訝異,我沒有跟移民顧問公司打過交道,並不知道原來他們的營運模式跟保險公司相似。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提起移民公司,表情都充滿戒心。

 

移民公司以外,我還申請過教育機構的工作,但因為我沒有相關證照,不能教書,能做的只是普通辦公室行政。那次面試對方開門見山,劈頭第一句就說他們的時薪只有 16 元加幣,問我有沒有問題。BC 省目前的最低工資是 15.65 元,所以他們開出來的時薪只是比最低工資多一點點。拿最低工資在溫哥華很難生活,這種價位很難回答說「沒有問題」。

 

後來我又面試了另一份工作,是一間有點規模的本地公司,這間最後有給我 offer。可是我收到書面錄取通知後一看,發現跟我預期的薪資水平差了一截。面試時我們有討論過 expected salary,我回答的數字是年薪,對方即場換算成時薪,說跟他們的預算相符。可是我收到的錄取信寫的每週工作時數是 35 小時,而不是面試官當場計算時用的 40 小時,因為每週少了 5 小時,最後年薪就少了不少。按照加拿大的勞工法,meal break 並不需要支薪,所以中間差了的是每天 1 小時的午休時間。我婉轉地跟 HR 點出這項誤差,對方考慮了一下之後回覆我,說午休可以照支薪,但午飯時間我不能離開辦公室,也可能要在那段時間處理一點公務。簡單來說,就是時薪沒有辦法加,頂多加工時。

 

因為覺得找工作並不那麼容易,這個工作機會我認真考慮了很久。這份工作的缺點除了薪水不理想,它的工作性質我也不感興趣,唯一好處是離家近,走路可以到,能夠省車錢省通勤時間。天人交戰了一整天,我想起自己之前一直勸朋友慎選工作,覺得沒道理勸人慎選自己卻一點原則也沒有,便婉拒了這個 offer

 

就在我有點忐忑地想著不知道回絕那個工作機會是對是錯的時候,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那間科技公司登場了。這是一間主力研發人工智能的國際科技公司,在世界好幾個國家都設有辦公室,算是頗具規模。我最初會投考這間公司,純粹是出於什麼都報一下的心態,完全沒有寄予厚望,事實上,我一投完履歷轉眼就把它給忘了,甚至連那間公司的招聘廣告都沒有存檔。

 

面試這間科技公司的時候,我也同時在面試一份大學的文職工作,兩邊的面試流程十分相似,都是總共有三輪:首輪 HR 面試、筆試,最後是部門的 final interview。因為我投考的並不是十分高階的工作,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輪甄選,而且筆試的部分也比我想像中要難,預備起來花了我不少時間。有段時間消失不見沒有更新,就是在埋頭苦讀準備筆試。

 

拿到第一間公司的 offer 時,這兩間剛做完了筆試,我當時並沒有什麼十足把握。後來 final interview,跟科技公司那邊的主管聊完之後,也沒有十拿九穩的感覺,只能說我有點運氣,他們很缺人用,希望可以請一個能夠馬上履新的人。在收到科技公司錄取通知的同時,大學那邊也說想跟我做個 reference check,我想那應該是很有機會被錄取的意思吧?坦白說我覺得事情的發展真的完全超出我的預料,因為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完全沒有面試的機會;而在這三間公司以外,我還報了很多很多其他的工作,那些申請俱是石沉大海。也就是說我在最後這個申請階段只有這三間公司肯見我,卻非常幸運地三間都同時對我感興趣。果然求職還是要講點運氣。

 

因為是科技公司,即使我不是技術人員,我還是必須簽署保密協議 Non-disclosure agreement,也就是所謂的 NDA。看著那份 NDA,我覺得世事十分神奇。三年前我寫《日照在陰影外》的時候,寫的就是專門研發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那時讀了很多資料,NDA 是常常出現的關鍵字,我怎麼也沒有料到,三年後,我竟然真的加入一間專攻 AI 的科技公司,而且還簽了一份 NDA

 

三年前小說出版後不久,我下定決心要辭職。小說是九月出版的,去到十一月我開始找學校、準備考 IELTS,我到現在還記得那種「雖然已經下定決心,但心裡還是忐忑不安」的感覺。我在舊東家待了天長地久的時間,心裡一直害怕離開了就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在收到 AI 公司錄取信的那一刻回望過去,感覺非常奇幻。原來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想要過新的生活,的確是需要有點冒險精神。

 

 

延伸閱讀:

小說《日照在陰影外》


〈「Mensa入會沒什麼用,買東西都沒有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