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Mensa入會沒什麼用,買東西都沒有折!」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科技盲。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科技水平低到可恥的地步,所以我之前並沒有想到,我會寫一本和科技初創 (Startup,台譯「新創」)有關的小說。

整篇小說,是源於友人R的一句話。沒錯,就是標題那句話。

我在2017年年底,因緣際會地認識了R。那時我快要寫完《逐夢者》,忙著做各種增刪潤飾,遠沒有時間空間盤算下一本書要寫些什麼。結果在那場聚餐,R恰好坐在我旁邊。他自我介紹說正在營運一間Startup,上一間公司剛賣盤不久,現在正在做Indie Game。他問我知不知道那是什麼,我並沒有聽說過,也十分好奇。在我以前的生活圈子裡,就只有書蟲,大家和我一樣,科技知識淨值無限趨近零。

R聞言很有耐性地向我解釋什麼謂之「獨立遊戲」(Independent Game),還向我簡介了他們公司的發展藍圖。他們是兩個人的小型團隊,R負責寫程式,他的好朋友兼合夥人負責角色設計和電腦繪圖。遊戲的語言以英文為主,他們的銷售對象是全世界。他講述這一切的時候,整張臉是亮的,眼裡溢滿熱情。

我對Startup知之甚少,唯一的認知來自那時剛看完沒多久的「傳奇創業指南」,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於是我隨口跟R說起這本書,沒想到他笑道:「這本書我也有看過!」這時我才知道,這本書似乎真的是創科界的經典。

後來不知道怎地講起「Mensa」。Mensa這個只供高智商天才入會的組織我很早就聽說過,香港Mensa最著名的會員大概是有「股壇長毛」之稱的David Webb,據講他會定期向其他會員提供心水股票號碼。Mensa算特別也有點神秘,但要說我對Mensa很感興趣,倒也不至於。

人類天生喜歡攀比,迷戀數字,「智商超過130」是很多人迷信的標籤,然而根據我讀過的心理學研究,一來「智商測試」已經被多番證實存在各種問題;二來與其說「智商」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值,還不如說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可加可減的。

扯遠了。反正那時講起MensaR隨口講了一句他也是會員,我隨口問了一句:「喔,那Mensa是怎樣的?入了會有什麼可以做?」其實我聽說過他們會定期搞一些桌遊、聚餐之類的活動,跟其他有聯誼性質的組織沒什麼分別,我以為R會跟我講這些,結果他卻想也不想便答:

「入會沒什麼用,買東西都沒有折!」

我一愣。雖然這樣說很沒有氣質,可是當下我的確像聞到血腥味的鬣狗那樣,雙眼發亮了。

所有我讀過關於Mensa的報導,受訪者都對能夠通過測試成為Mensa一份子引以為傲;我看過有不少人甚至說加入了Mensa才找到同類,在日常生活與其他人都是格格不入。這是我第一次聽人說在加入Mensa之後,只關心買東西有沒有折扣。

當下我決定:我要把這句話寫進小說裡。

這就是《日照在陰影外》這本小說的源起。整篇小說就是來自這一句話。

之後我看了很多關於初創的書和文章。決定主角做什麼類型的初創是最大的問題,也花了我最多的時間。

那陣子我每次見到R,都捉住他問很多關於創業的事。我想我的一臉狂熱大概曾經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我顯然這輩子都不太可能投身科技初創,但他還是很有耐性地一一解答了我的疑問。

後來有次他們幾個男生談起喜歡什麼類型的女生,其中一個明顯對智力很有要求,說:「蠢的話,再漂亮也不可以!」我取笑那個男生:「要真遇見聰明的,你恐怕又會嫌人太聰明了。」R馬上問:「什麼謂之『太聰明』?」我說:「就比你還要聰明呀。」R不假思索地答:「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寧願要一個太聰明的,也不要蠢。我也接受不了蠢。」我很訝異。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R展現了他對智力的執著。

因為這一幕頗深刻,我就把這個偏好也寫進了小說。我寫小說很拒抗寫真人真事,符柏林並不是R,他和R之間的關聯也就僅有這一句話,和「喜歡聰明的人」,如此而已。

我想我真是走了狗屎運,在下筆寫小說期間,我竟然誤打誤撞認識了另一個做Startup的新朋友HH不是創業者,他在本地一間赫赫有名的科技初創任職軟體工程師。那間公司,正好是做AI語音分析。H的專長是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

H告訴了我很多很有趣的細節,他特別提到「五十人」是一間科技Startup的分水嶺。當公司的規模超過五十人,管理模式便會開始出現轉變。因此,我把符柏林在離開的時候,的規模設定在剛剛超過五十人這樣的分界線。

我也有跟H提起《Zero To One》這本書。H說他也有看過,可是跟《Zero To One》比,他覺得對於創業有更大實際指導作用的,是Ben Horowitz的《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這本書我也看了,相當精彩。

科技初創我並不熟悉,我按著友人和網上的推薦讀了好幾本書,大部份都是好看到不得了,讀參考資料讀得非常開心。我喜歡這個陌生和充滿新資訊的領域,彷彿去了另一個世界旅遊。畢竟,寫小說和讀小說就是為了脫離現實,去異世界走一趟,不是嗎?

我自己相當沉迷虛構的過程,可是「現實比小說更離奇」這句話卻果然是真的。小說裡寫誇下海口,只要極少量語音檔就能用「人工智能」合成逼真的對話,寫的時候根據我的認知,這件事在現實中做起來很有難度。結果書寫好了,電子書也快要做好的時候,我才在新聞裡得悉Lyrebird這間公司的存在。據講只要給他們一分鐘的聲音檔,這間加拿大初創企業就能用那把聲音合成各式各樣的語句。我看的時候嚇了一跳,那不就是了嗎?點進官網細看,原來如果要合成完美的聲音檔,還是要有至少幾個小時長的清晰錄音檔,而且目前只限英文,且是美國口音的英文。

小說出版後我再上Lyrebird的官網,發現這間公司已經被人收購了,提供的服務似乎也出現了頗大的變動。可是LyrebirdAI合成的奧巴馬講話,還是能夠在YouTube裡找到。



我不由得扼腕。就知道小說要寫得比認知的誇張,才能真正地配合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