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般咸道一棵生於石牆的古樹日前倒塌,路政署日前指旁邊另外4棵石牆樹支撐有不穩定,決定斬樹以保障公眾安全。」(全文見此連結)
從前上課下課時都會經過的那條路上,石牆上長了一排樹。當時總是來去匆匆,很少駐足細看。但那種翠綠盎然的古意,我是十分喜歡的。這樣的一條般咸道,跟我的讀書時代,一直重疊在一起。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可是現在連桃花也不見了。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代價
讀健吾的這一篇〈所謂沉默大多數〉(連結按這裡),特別有感覺。
健吾這樣說:
日復日生活,誰沒有一點不安?可是,最好就是有人來,「代我發聲」,他代我說,好處我收割就最好。香港人要的,就是這種言論自由。當有機會放到他們面前,他們根本不想使用他們的「言論自由」,因為他們不願意去付行使言論自由的代價。
或許,他們自覺,付不起。
我不敢說這叫奴性。只是,妥協,服從,聽話,根本就是正規教育中的核心價值。你有見過暑假中,有家長要求學生做課外的補充練習嗎?這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假期的時候,都要用一點功的。這種家長,很多時候都會回覆老細在假期的時候傳給他們的簡訊或是電郵。奴性,是從小訓練的。上星期在節目中,訪問了出名敢言的退休老師,進步教師同盟的韓連山老師。他說,教育界,都是conformist (妥協主義者)集結的界別。我絕對明白。大家都覺得,吵架是不好的。
於是,大家就「敢怒不敢言」。明天早上,又照樣上班了。無償加班?工時過長?解決到問題咩?唔好嘈啦。
大學時代很要好的一個朋友,畢業後就像我大部份的同學那樣,當上了中學教師。那間學校的校長,當然也跟很多校長一樣,是個操生殺大權的土皇帝。他教了一年書後,每次跟我見面,都在抱怨,都在呻校長有多嚴苛多不合理。然後有一天,我發現他成為了校長的愛將。
他明明是不認同他老闆的。他明明也覺得不妥。為什麼最後竟然當上了人家的心腹?
他跟我說:「咁係咁嫁啦,出黎做野係咁嫁啦,度度都係咁嫁啦。」
我與他爭論,我們吵架。我承認,現在回頭看,我當時的行為很不成熟很天真幼稚。可是當時就是按捺不住——你為什麼,要活得這樣委屈,為什麼要配合那種你明明也看不過眼的老闆指鹿為馬?
朋友當年確實無比委屈——我令他深感委屈——他不明白我為什麼不明白他的無可奈何。正因為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認為我應該體諒他。
就像健吾說的那樣,他付不起那不聽話的代價。
到了現在,我明白了。在「土地問題」大於一切的香港,骨氣,是非常非常昂貴的奢侈品。
健吾這樣說:
日復日生活,誰沒有一點不安?可是,最好就是有人來,「代我發聲」,他代我說,好處我收割就最好。香港人要的,就是這種言論自由。當有機會放到他們面前,他們根本不想使用他們的「言論自由」,因為他們不願意去付行使言論自由的代價。
或許,他們自覺,付不起。
我不敢說這叫奴性。只是,妥協,服從,聽話,根本就是正規教育中的核心價值。你有見過暑假中,有家長要求學生做課外的補充練習嗎?這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假期的時候,都要用一點功的。這種家長,很多時候都會回覆老細在假期的時候傳給他們的簡訊或是電郵。奴性,是從小訓練的。上星期在節目中,訪問了出名敢言的退休老師,進步教師同盟的韓連山老師。他說,教育界,都是conformist (妥協主義者)集結的界別。我絕對明白。大家都覺得,吵架是不好的。
於是,大家就「敢怒不敢言」。明天早上,又照樣上班了。無償加班?工時過長?解決到問題咩?唔好嘈啦。
大學時代很要好的一個朋友,畢業後就像我大部份的同學那樣,當上了中學教師。那間學校的校長,當然也跟很多校長一樣,是個操生殺大權的土皇帝。他教了一年書後,每次跟我見面,都在抱怨,都在呻校長有多嚴苛多不合理。然後有一天,我發現他成為了校長的愛將。
他明明是不認同他老闆的。他明明也覺得不妥。為什麼最後竟然當上了人家的心腹?
他跟我說:「咁係咁嫁啦,出黎做野係咁嫁啦,度度都係咁嫁啦。」
我與他爭論,我們吵架。我承認,現在回頭看,我當時的行為很不成熟很天真幼稚。可是當時就是按捺不住——你為什麼,要活得這樣委屈,為什麼要配合那種你明明也看不過眼的老闆指鹿為馬?
朋友當年確實無比委屈——我令他深感委屈——他不明白我為什麼不明白他的無可奈何。正因為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認為我應該體諒他。
就像健吾說的那樣,他付不起那不聽話的代價。
到了現在,我明白了。在「土地問題」大於一切的香港,骨氣,是非常非常昂貴的奢侈品。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狄更斯是漫畫嗎?」——喜歡Hello Kitty的文藝女神
最近〈羅生門〉爆紅,全城抽水,連葉蘊儀 x 100毛也光速唱了首〈中女羅生門〉(好吧,如果你竟然沒有聽過,那請你按這裡,這首歌很富娛樂性的,應該可以讓你樂上好幾分鐘)
〈羅生門〉我是愛聽的,因為謝安琪唱得實在好聽。雖然,我對於麥浚龍這個「MK仔ff十年一場空」的故事概念深感滴汗——即係咁,如果你真的有那麼喜歡那位前女友並且對她念念不忘十年兼且深信她也喜歡你,為什麼不嘗試和她復合,而要天天在滾地沙呻吟「噢賣覺,我再也無法愛上其他人了怎麼辦啊啊啊啊啊……」難道這是傳說中男人的浪漫嗎?
扯遠了。我想談的,是我所認識的「文藝女神」(們)。
這首歌派台後,完全不讀文學作品的某友人跟我說:「我覺得這個喜歡狄更斯的港女一定很難頂。」我拍拍他的肩:「你放心,你連狄更斯是誰也不知道,這些機會不屬於你。」
老實說,喜歡狄更斯的女神難頂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可是要得到文藝女神的青睞,的確是很不容易的。
喜歡狄更斯的,就不愛Hello Kitty了嗎?當然不是。我認識的女藝女神之中,起碼有兩個既愛讀喬伊斯和尼采,更深愛Hello Kitty。粉紅色,是她們的最愛。
喜歡粉紅色令你起雞皮?不,你見過她們真人就不會這麼說了。粉紅色穿在她們身上,毫無違和感。她們是有才有貌的一代佳人。
這雙佳人中,有一個喜歡王迪詩,另一個對王迪詩不以為然,然而說到擇偶條件麼?我相信跟王迪詩是一致的。
簡而言之,她們喜歡有學識有能力並且長得好看的男生。
你可能會說:車,有邊個港女唔係想要呢種男人?
不是的,不完全一樣的。文藝青年對另一伴的「文藝涵養」有特別高的要求。不愛讀狄更斯不要緊,可是如果你連「狄更斯」這個名字也沒聽過,很大機會,你在十秒內已經被三振出局 (你有其他長才另計,譬如你是畢加索二世或者有愛因斯坦的地位)
讀書時代朋友中有一雙文藝青年墮入愛河,男女雙方都極度熱愛文藝。後來斷然分手,據說是因為某天爭論《紅樓夢》的版本,彼此都覺得對方學識淺薄卻又不肯虛心學習,於是一拍兩散。
噢,對了,《紅樓夢》跟張愛玲都是大部份文學青年的關鍵詞。而且排名有先後。《紅樓夢》是無論如何,不應該不喜歡的。這是涵養的問題。也是品味的問題。
話說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因為身邊的同學多數喜歡科學遠勝於文藝,有讀過《雙城記》的本人很「沾沾」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最文藝的那一個。進了文學院之後,我就漸漸明白——唉,你都係收皮啦。
我不喜歡《紅樓夢》。讀是讀過的。因為那是神檯級典籍,有很勉強的讀完,只是到現在的這一刻為止,都不喜歡。
《紅樓夢》有非常大量的隱喻,人物關係複雜,且人物心思亦複雜,我每次總看得頭昏眼花。我很不習慣說話迂迴到這種程度,也對人的心思感情細膩到這種地步感到驚恐。
張愛玲的小說亦如是。我唯一喜歡她的作品,是她的半自傳小說《小團圓》。因為在這本小說裡,我總算看明白了她的世界觀從何而來。
當然,我這種低下的品味,是不太能得到文藝青年的認同的。曾經認識過一個文藝青年,我想他本來對我頗有好感,在知道我喜歡Khaled Hosseini 的The Kite Runner之後,就對我的知識水平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你怎麼會看這種消費阿富汗問題的噱頭書?」我問他有沒有讀過The Kite Runner,他皺眉以對:「這種暢銷書,不必看也知道講的是什麼罷?」
講得直接點,我就是低俗——我喜歡Harry Potter 遠勝於 In Search of Lost Time;愛讀金庸多過張愛玲。於是後來,我絕對不再跟人講自己是文藝青年。因為很遺憾地,我實在不是。
——廢話這麼多,說好了的「文藝女神」追求秘笈呢?
嗯,你有興趣知道那雙因為《紅樓夢》而分手的文藝青年後來的故事嗎?那個女孩子,嫁了給一位生意人。一個連張愛玲也沒有聽過的生意人。對方對文學持開放態度,她講什麼,他就聽什麼,還常常陪她特地飛去歐洲聽歌劇。有天,她跟前男友偶遇,本來一直相談甚歡,最後因為「林奕華咁有才華/咁低水平,你都唔識欣賞/你都咁鍾意」而再度不歡而散。
嗯,我認為嘛,跟文學青年相處要講究磁場。磁場對了,便是對了,不對的話,唉呀,你就只好是局外人了。
還是不甘心?那你寫封電郵給我吧,我寫張「文青書單」給你。雖然不全是我喜歡或是讀過的書,卻都是文青經典啦。
〈羅生門〉我是愛聽的,因為謝安琪唱得實在好聽。雖然,我對於麥浚龍這個「MK仔ff十年一場空」的故事概念深感滴汗——即係咁,如果你真的有那麼喜歡那位前女友並且對她念念不忘十年兼且深信她也喜歡你,為什麼不嘗試和她復合,而要天天在滾地沙呻吟「噢賣覺,我再也無法愛上其他人了怎麼辦啊啊啊啊啊……」難道這是傳說中男人的浪漫嗎?
扯遠了。我想談的,是我所認識的「文藝女神」(們)。
這首歌派台後,完全不讀文學作品的某友人跟我說:「我覺得這個喜歡狄更斯的港女一定很難頂。」我拍拍他的肩:「你放心,你連狄更斯是誰也不知道,這些機會不屬於你。」
老實說,喜歡狄更斯的女神難頂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可是要得到文藝女神的青睞,的確是很不容易的。
喜歡狄更斯的,就不愛Hello Kitty了嗎?當然不是。我認識的女藝女神之中,起碼有兩個既愛讀喬伊斯和尼采,更深愛Hello Kitty。粉紅色,是她們的最愛。
喜歡粉紅色令你起雞皮?不,你見過她們真人就不會這麼說了。粉紅色穿在她們身上,毫無違和感。她們是有才有貌的一代佳人。
這雙佳人中,有一個喜歡王迪詩,另一個對王迪詩不以為然,然而說到擇偶條件麼?我相信跟王迪詩是一致的。
簡而言之,她們喜歡有學識有能力並且長得好看的男生。
你可能會說:車,有邊個港女唔係想要呢種男人?
不是的,不完全一樣的。文藝青年對另一伴的「文藝涵養」有特別高的要求。不愛讀狄更斯不要緊,可是如果你連「狄更斯」這個名字也沒聽過,很大機會,你在十秒內已經被三振出局 (你有其他長才另計,譬如你是畢加索二世或者有愛因斯坦的地位)
讀書時代朋友中有一雙文藝青年墮入愛河,男女雙方都極度熱愛文藝。後來斷然分手,據說是因為某天爭論《紅樓夢》的版本,彼此都覺得對方學識淺薄卻又不肯虛心學習,於是一拍兩散。
噢,對了,《紅樓夢》跟張愛玲都是大部份文學青年的關鍵詞。而且排名有先後。《紅樓夢》是無論如何,不應該不喜歡的。這是涵養的問題。也是品味的問題。
話說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因為身邊的同學多數喜歡科學遠勝於文藝,有讀過《雙城記》的本人很「沾沾」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最文藝的那一個。進了文學院之後,我就漸漸明白——唉,你都係收皮啦。
我不喜歡《紅樓夢》。讀是讀過的。因為那是神檯級典籍,有很勉強的讀完,只是到現在的這一刻為止,都不喜歡。
《紅樓夢》有非常大量的隱喻,人物關係複雜,且人物心思亦複雜,我每次總看得頭昏眼花。我很不習慣說話迂迴到這種程度,也對人的心思感情細膩到這種地步感到驚恐。
張愛玲的小說亦如是。我唯一喜歡她的作品,是她的半自傳小說《小團圓》。因為在這本小說裡,我總算看明白了她的世界觀從何而來。
當然,我這種低下的品味,是不太能得到文藝青年的認同的。曾經認識過一個文藝青年,我想他本來對我頗有好感,在知道我喜歡Khaled Hosseini 的The Kite Runner之後,就對我的知識水平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你怎麼會看這種消費阿富汗問題的噱頭書?」我問他有沒有讀過The Kite Runner,他皺眉以對:「這種暢銷書,不必看也知道講的是什麼罷?」
講得直接點,我就是低俗——我喜歡Harry Potter 遠勝於 In Search of Lost Time;愛讀金庸多過張愛玲。於是後來,我絕對不再跟人講自己是文藝青年。因為很遺憾地,我實在不是。
——廢話這麼多,說好了的「文藝女神」追求秘笈呢?
嗯,你有興趣知道那雙因為《紅樓夢》而分手的文藝青年後來的故事嗎?那個女孩子,嫁了給一位生意人。一個連張愛玲也沒有聽過的生意人。對方對文學持開放態度,她講什麼,他就聽什麼,還常常陪她特地飛去歐洲聽歌劇。有天,她跟前男友偶遇,本來一直相談甚歡,最後因為「林奕華咁有才華/咁低水平,你都唔識欣賞/你都咁鍾意」而再度不歡而散。
嗯,我認為嘛,跟文學青年相處要講究磁場。磁場對了,便是對了,不對的話,唉呀,你就只好是局外人了。
還是不甘心?那你寫封電郵給我吧,我寫張「文青書單」給你。雖然不全是我喜歡或是讀過的書,卻都是文青經典啦。
訂閱:
文章 (Atom)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
-
(Vincent van Gogh: Flowering peach tree; 攝於荷蘭 Kröller-Müller Museum) 雖然寫了篇小說講彈鋼琴,但我本身並不是一個古典音樂發燒友。我是為了寫這篇小說才開始聽古典音樂。 於是知道了王羽佳。 ...
-
在朋友的推介下,我開始追看 Instagram 帳戶 Humans of New York (@humansofny) 。 Humans of New York 其實紅了很久,我一早就聽說過這個攝影日誌。攝影師 Brandon Stanton 在街上訪問路人,記下他們...
-
電影《狂舞派》的口碑很好,身邊很多朋友都很推薦,只是當年上畫的時候因故沒有看,結果 2013 年的電影,我拖到今天才看完。 就劇情來說,或者因為期望太高,坦白說,我是有點失望的。可是裡面的舞蹈真的很好看,演員跳得出色,排舞也排得好,很有點新意。 個人覺得電影最大...
-
TwoSet Violin 是當紅 YouTuber( 雖然他們有強調過自己不是 YouTuber ,而是 Classical Musicians) ,訂閱人數超過 140 萬,我猜很多對小提琴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他們。 我最初知道他們,是因為香港節慶管...
-
在放年假的時候,讀到王偉雄教授的文章 〈哲學之無力〉 ,當中介紹了一位美國哲學家 Herbert Fingarette 在 97 歲高齡 ,臨終前幾個月拍攝的 影片 。影片頗值得一看。 Herbert Fingarette 直言他害怕死亡。和他攜手共度了...
-
之前讀到一篇 文章 , 說因為拍賣的關係, Sylvia Plath 生前寫給朋友的信件曝光 。喜歡英詩的人大概都知道 Sylvia Plath 。 Sylvia Plath 堪稱才貌雙全,不單長相秀麗,且十分多才多藝,早慧的她,八歲已經發表詩作,還曾經憑畫作在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