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Montreal——我的蜜糖,可能是別人的毒藥


坦白說,雖然只去了 Montreal 幾天,但我還真是挺喜歡這個城市的,大概主要原因是街頭巷尾的好些角落太像愛丁堡。而為什麼喜歡愛丁堡呢?我可以舉出一百個理由,但說到底,「喜歡」這回事,無論是人抑或是城市,都是極其主觀的一種感受,有時連我們自己也說不清。

Montreal 各方面都很歐洲,除了建築物,可能連人的作風也如是。我在溫哥華遇到在 Montreal 住過的人,對 Montreal 評價兩極:喜歡的人說 Montreal 是他們在加拿大的最愛;討厭的卻往往是臉有難色。為什麼討厭不直接說討厭呢?因為臉有難色的全是習慣了婉轉的亞洲人;讚不絕口的則是清一色白人。至於其他族裔的人,我認識的那些,恰好沒有去過 Montreal

當然我遇到的人有限,sample size 過小,這只是一種觀察而不構成任何結論。我曾經直截了當地問過作為Montreal 原居民的朋友桑恩——Montreal 是不是很排外?」

因為是朋友我問得直接;桑恩答得認真:「視乎地區、視乎你遇到什麼人。老一輩比較有這種傾向,可是年輕一代基本上完全不甩這一套,大家追求的都是開放、平等和自由。」

「那麼不會法語能夠生存嗎?」

桑恩莞爾:「我有朋友只會一點也能生存,當然,會是最好。」

我在 Montreal 那短短幾天,遇到的人都頗熱情友善,我一點法文也不會,也並沒有感受到什麼障礙。只是,如果是長住的話,我想一定是另一回事了吧。

我這個人很自閉,不太擅長交際,放假最喜歡的活動是逛博物館。在 Montreal 幾個博物館走馬看花,覺得水平全部都很高,跟世界其他大型博物館比,一點也不輸蝕。可是如果是不喜歡博物館的人,這也就算不上是什麼優點了。

Montreal 其中一個最像歐洲而不那麼加拿大的地方,是在超市可以買到酒。我第一天到埗的時候就在超市買了一罐 Bellini,真是酒鬼無誤。而另一個很「歐洲」的點就是——嗯,那邊的亞洲菜,看起來很不亞洲。我室友在麵包店看見 Montreal 版本的「菠蘿包」時,徹底被嚇壞,問我:「這是遭受過幅射的菠蘿包嗎?」

——不要這樣啦,他們只是加了椰絲,並且手滑搓成橢圓形,變成一個有 Montreal 特色的菠蘿包——至少那塊「菠蘿皮」還在對不對?在歐洲吃亞洲菜不要太認真,同樣的道理於 Montreal 適用。

我是對吃不挑剔的人,最懶的時候把意粉醬倒在意粉上就一餐。可是眷戀亞洲美食的人,可能就覺得 Montreal 不那麼美好了。街上的風景美歸美,難道能吃嗎?

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Montreal 算是我的蜜糖吧,但應該也是很多人的毒藥。

至於未來會想移居 Montreal 嗎?目前是不會。除了不想學法文,對我來說更可怕的是那嚴寒的冬天,作為沒有用的亞洲人,零下十度是我的極限了,謝謝,我一點也不想挑戰自己。

還有就是,Montreal 的稅很貴!溫哥華的銷售稅目前最高可達 12%,我已經很肉痛的了,Montreal 的稅率是貴到令人心臟病發的 14.975%,感覺上要在 Montreal 好好生活,一點也不容易呀。


相關舊文

[別人的故事] 他的動畫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