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薪水太低,週末有時會去兼職。兼職的地方常常碰見一個等著上補習班的小男生,日子久了,我們有時會聊上幾句。
小男生名叫提奧,今年十三歲,是菲律賓移民二代,人長得高,言行舉止也很成熟,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十三歲。
每次見到提奧,他總是一臉倦容,在不停打呵欠。熟了之後我笑問他怎麼星期六日也無精打采,是不是 party 過度。提奧總是一臉認真地答:「我上個星期測驗。」又或者:「我在寫一份很重要的功課。」反正他的測驗考試功課報告似乎是永無止境。
久了我不免好奇:「不是聽說加拿大唸中學都很輕鬆,大學才辛苦?」
提奧道:「我必須很用功讀書。我將來要當醫生,要考進醫學院。」
「當醫生是你本人的志願,還是你父母的志願?」
「我和我父母都有吧。」提奧說。「我父母很擔心我的未來。」
「擔心的意思是?」
「擔心我沒有錢。」提奧一臉認真嚴肅,我忍俊不禁。
「也不是只有醫生賺錢。」我笑道。
「對,還有做生意。所以我父親現在已經開始教我投資了。」
我「Wow」了一聲,表示欽敬。我問提奧都在上什麼課。他答:「嗯⋯⋯中文、西班牙文、法文、游泳集訓。最近是這幾樣。」
我吃了一驚。「這麼多!那你哪裡還有時間去玩?」
提奧搖搖頭。「我很少去玩的,都在讀書。」
「你同時學三種語言,不會覺得混亂?」
「我爸爸覺得這些語言有用,尤其是溫哥華多華人,將來我當了醫生,會中文可以有很多華人客戶。」
「那你本身會什麼語言?英文跟 Tagalog
嗎?」
「嗯,Tagalog
的話,我算是會一點點,我不會說自己能講
Tagalog。」提奧的母語是英文,和不少亞洲移民一樣,他的父母顯然覺得學其他語言比學父母的母語來得有用。所以他們花錢讓提奧學中文,卻不怎麼注重他的塔加路語。
「可是除了讀書,你難道沒有別的事想做?譬如打機?」
「我很少打電動,除非我哥找我玩;他非常喜歡打機。」頓了一下,他又補充:「我哥是學動畫的,打機對他的工作有幫助。我想我哥應該很快就會搬出去住吧。」
我不死心。「你才十三歲,真的沒有對什麼東西充滿熱情嗎?」
提奧笑了笑。「我覺得我的熱情都被學業耗盡了。」此言不虛,他連說話語調都很平,甚少起伏。
「那麼跟朋友玩呢?你一定會想跟朋友玩的吧?」
「我朋友有常常叫我出去玩,或者去他們家玩,但我都拒絕了。」
「為什麼?!」
「因為浪費錢呀。」
我心想去朋友家玩是有多浪費錢,道:「你就不會偶爾很想跟朋友一起玩的嗎?」
提奧想了想:「有時會很想。很想的時候我跟我爸講,可不可以這天不去上課,少學一天法文,我爸爸就會跟我說我這是在浪費他的錢。」
我愣了一下,這時才明白過來。
「那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重獲自由?難不成是十幾年之後?」我開玩笑般問。
「有可能。」提奧卻很認真,開始計數:「我還要再唸四年高中,之後唸四年大學,然後考醫學院再讀四年,畢業後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再考證照,應該還要再讀十幾年吧。」
我差點不知道要怎麼接話,只得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比我乖多了。我小時候都不讀書只顧著寫小說;我父母叫我考醫科我叫他們自己考,把他們氣到七竅生煙。你父母一定對你引以為傲。」
提奧苦笑了一下。「不,我覺得我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我覺得所有亞裔小孩的共同困境,那就是永遠都不可能令父母真正滿意。」
我怔了怔,沒有想到這竟然會是一個十三歲小男孩的心聲。
提奧這時要去上課了,我們的閒聊告一段落。
提奧應該要算是很乖的孩子了吧,父母不滿意是嫌不夠出類拔萃嗎?
提奧很喜歡 Uncle
Roger。北美的移民後代,很多都很喜歡 Uncle
Roger 這類調侃亞洲文化的 comedian。另一個很受歡迎的叫 Steven He,其口頭禪「emotional
damage」可謂家傳戶曉。
而所謂的「emotional damage」,是父母造成的,亞洲父母的大絕,是超越物理魔法化學界限的最強攻擊,能夠對小孩身心造成永久傷害。因為小孩天生都想得到父母認同。
跟提奧聊完天之後,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則新聞。
彭亦亮是北美著名的職業電競選手,遊戲代號 Doublelift。他因為很有天份,很早就在業界嶄露頭角。彭亦亮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移民二代,父母來自上海。他父母對他想投身電競這個志願很不理解,覺得他是玩物喪志,正經事不幹都在不學無術,一直用各種方法逼他放棄。因為彭亦亮不肯依從,滿了十八歲之後,他就被逐出了家門。
彭亦亮有一個大他七歲的哥哥。根據報導,哥哥脾氣溫和,多數時候都順著父母的意思,跟父母相處得比較好。哥哥一直支持彭亦亮的電競事業,也不斷試圖緩和他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可惜的是,即使彭亦亮獲獎無數,有大批粉絲支持,年收入也節節攀升,彭父彭母還是覺得他不務正業,一直堅持要彭退出電競圈,好好找一份「正經工作」。他和父母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及至 2018
年,彭亦亮迎來了事業的高峰,他的隊伍首次打入了北美聯賽決賽,眼看奪冠在望,這時卻傳來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他那溫厚謙恭的哥哥,竟然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母。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情場失意受刺激過度,也有說是精神失常。
最初讀到這則新聞時我很震撼。一則為彭父彭母的固執感到訝異:兒子已然闖出這樣一番成就卻還是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要兒子「回歸正途」;再則也為血案感到震驚,萬萬沒想到最後竟是一直溫順的大兒子動了殺念。是隱忍太久,無法再忍,還是精神方面的問題?
讀罷新聞不由得悲嘆,這真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亞洲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的愛,往往摻雜控制的成份。各種控制干預,都是以愛為名,怕孩子受傷,怕孩子沒有美好前程。千算萬算,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人是獨立個體,有獨立意志,試問有誰,真的能一生都順著別人的意思過日子?
如果以「聽話」為最高準則,那麼恐怕真的,大部分小孩都無法令父母百分百稱心如意。
然而,其實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心裡那把衡量的尺,教導小孩獨立自主,活出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
畢竟世上的路有千百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者並不需要堅持自己心中的捷徑,更毋須執著自己眼裡唯一得見的羅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