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在這裡,沒有看過的可以先看上篇。
我覺得在科技公司上班,坦白說,很多事情都和我想像的不一樣。簡單來說,我就是美劇看太多,完全誤會了。
早前
Elon Musk 收購 Twitter,搞到
Twitter員工上下人心惶惶,我還是在那時才很遲鈍地意識到,併購案對於員工來說,很多時候都不是什麼好消息。我這間公司在不久之前就面對了同樣的處境,同事說當時大家都非常擔憂,害怕會出現大幅度栽員,最後出來的結果算是皆大歡喜,但公司現在就要達成一個被我的同事形容為「非常進取」的營收目標,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麼公司的業務會如此繁忙。
電視劇裡的科技公司有健身設備、各種放鬆用的遊樂設施,又有塞滿各國美食的員工餐廳。我在矽谷工作過的朋友說她的公司確實如此,不過我的公司大概不是那種規模,就沒有電視裡演的誇張。辦公室裡確實有足球機之類的休閒娛樂設備,我也確實有見過在辦公時間有員工在打乒乓球,但那並不是常態。大部分時間,工程師不是在埋頭寫程式,就是在遠端開會。那種傳說中「很
chill」的工作模式,我目前還未有幸得見。
我還沒有找到工作之前,常常去參加一些練習英文口語的「new comers group」,有一次同組不少人都慨嘆好工作難找,有人笑言:「我們應該去唸書,學寫程式,軟體工程師實在太吃香了。」這的確也是我們這些門外漢的理解,自己沒有寫 code 的能力,就羨慕那些精通程式語言的人。我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凡是與高科技相關的職位,薪水都要比別的工種起碼高一倍。在溫哥華找工作不算很難,要找到薪水不俗的卻是非常不容易,難怪很多人想要擠進科技產業這扇窄門。
然而我這星期上班的時候,卻偷聽到兩個工程師在討論
rescind offer。所謂「rescind offer」,是指公司把已經給出去的
offer 收回來,很多人為了新的工作機會辭職、搬家,臨上班前最後一刻新僱主卻把
offer 撤回,令那個本來要去履新的員工瞬間加入失業大軍的行列。科技公司這樣出爾反爾在過往非常少見,最近幾年卻開始變得不那麼罕有。那兩個工程師在說,上年明明還景氣不錯,沒太多經驗也能輕易入行,今年卻又開始出現
rescind offer,想來是經濟開始變差。聽他們的討論,現在市場競爭應該非常激烈,最頂尖的人才仍然是所有公司都在搶,可是經驗略淺的那一批可能就得面對比以往大的挑戰。
在後 covid 時代,可能我們難免要面對經濟衰退的問題。作為
new comer,我覺得找工作並不那麼容易,能夠拿到這間公司的 offer,我始終覺得算夠運。只是,我仍然想轉行。主因並不是工作太忙常常需要無薪加班,那種忙碌程度坦白說頂多跟以前在香港工作時差不多,並不是不能應付的強度;更大的問題其實是這份工作的性質,它跟我以前工作重疊的部分,恰恰是我個人覺得最無趣的那些東西。
我跟朋友談起我的新工作,說沒想到會跟以前的工作那麼類近,它們明明是業務性質差那麼遠的機構。我的朋友馬上激動地說:「我就跟你說了天下烏鴉一樣黑,所有公司都是一樣的,換間公司並不會有很大差別!」我懂她的意思,可是我想我並不完全認同。
譬如我雖然並不喜歡這份工作的性質,可是我有比較喜歡現在這間公司。我的同事和我遇到的大部分加拿大人一樣,非常友善。然後我對這問公司的業務也比較感興趣,我非常期待之後的業務培訓,很想了解他們的核心技術。縱使我未必想在這個職位待至天長地久,有機會了解一下科技產業終究是個難得的經歷。
舊讀者大概都知道轉行從來都是我的一大目標,我很不喜歡我以前的工作,但那份工作待遇很好,所以即使上班很抑鬱,我還是為了現實的原因捱了很多年。直到兩年前辭職去讀書,簡直是如釋重負。
我記得以前跟朋友聊天,偶爾有人會說他們很羨慕我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追逐的是什麼,不像他們,沒有任何想做的事,出來社會後就一直都很迷惘。我自己倒不覺得我的狀態有什麼不同。沒錯,我知道自己的志願是專職寫作,可是在寫作能養活我之前,我同樣需要一份工作。而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知道那應該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甚至,我在找到對上一份工作之後,就因為薪水待遇以及年齡日長害怕轉變,而明知那份工作不適合我,仍然不敢辭職求去,結果卡了在一個死胡同裡,日日夜夜飽受焦慮與抑鬱煎熬。最後我之所以辭職,也不是我勇敢,而是因為現實跟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這其中的轉折,過於長篇,在此不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散文集《去蘇格蘭看天鵝》。
接下來,希望工作上軌道之後有機會跟工程師聊聊天,了解一下工程師的真實生活。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