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YouTube 看見兩則影片,一條講中國職場認為「三十五歲已經太老」,要被淘汰;第二條則探討年輕人為什麼想要躺平。兩條放在一起看特別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滑到最底查看連結。
第一則新聞簡而言之,就是說現在中國青年三十五歲已經被嫌棄太老,很難找工作。僱主據說都想要二十至三十的年輕人,覺得他們更好用也更便宜。
假設二十二歲畢業,三十五歲時不過工作了十三年,距離六十歲這個最低退休門檻,還有二十五年,這樣就已經被嫌棄太老,我覺得匪夷所思。我本來以為三十幾歲的人比較成熟又有點經驗,不是轉行的話應該不難找工作,看來現實是有些公司還是只想要便宜又新鮮的肝。
退休年齡不斷延後,大家又當不成人才而是成為了耗材,不能想像會引發何等巨大的壓力與焦慮。
在加拿大找工作不必申報年齡,僱主也不問年紀,我在加拿大一年,沒有感受到這邊的職場有年齡歧視,反而是缺乏相關經驗的新畢業生最難找工作,因為加拿大最講究相關工作經驗。
然而在看完這則新聞後,我也禁不住想,想要中年轉行的我,到底有什麼東西比得過年輕人?要體能沒體能,要說思想上跟年輕一代沒有脫節,我也不玩 TikTok。
只能說,在失去青春的同時,如果我們沒有在別的地方進步成長,那生活肯定會很不容易。尤其是現在競爭太大,生活成本也太高。
上星期上班的時候,我被困 Skytrain 站的升降機。那個車站的扶手電梯修來修去沒修好,於是我和其他人一起去搭升降機,結果去到地面時門卡住了,打不開,現場所有人幾乎都是即時同聲哀嘆。
大部分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向老闆報備,有人鉅細無遺,劈頭第一句就是「現在是幾點幾分,我在什麼站,總共有幾個人一同被困」,我差點以為她在寫什麼調查報告。另外還有人在打完電話後,開始隔著升降機的玻璃門遙望巴士站,數自己錯過了多少班巴士。後來還有一位女士按下緊急通話鍵,追問控制台到底維修人員什麼時候才會來。控制台說五分鐘,女士連珠炮發:「五分鐘又五分鐘,我們都被困半小時了,人呢?我們全部都趕著上班,要遲到了!人呢?人在哪裡!」控制台在短暫的沉默過後,調帶無奈地重複道:「請再等五分鐘」。掛線後那位女士一直喃喃自語:「我們因為遲到被扣的薪水呢,誰補給我?」
那刻我想起我朋友很喜歡的 WhatsApp 貼圖,上面寫著「我最鍾意返工」,拿香港人「奴隸獸」的社畜屬性開玩笑,天快要塌下來還是惦記著要準時上班。然後我笑著笑著就哭了:怎麼飛越了半個地球,還是掙不脫社畜的命運?
升降機裡被困的有八九人,就一位女士最淡定。她打電話回公司時,還跟上司閒聊了一會兒,開了個玩笑,估計是上司講道理,也比較寬容。至於我嘛,我畢竟很快就要成為「前員工」,老闆也沒有為難我。可能在所有人之中,最沒有心理負擔的,就我和這位女士了。
終於等到了維修員,對方三兩下就把門打開了。其實從我們被困到被「營救」,前後只花了半句鐘多一點,我覺得算有效率。可是門一打開,大部分人還是以百米賽跑的姿態往巴士站衝了過去,那位淡定女士忍不住出聲提醒:「不用跑,巴士還沒有到!」
這樣迫不及待難道是為了熱愛上班?當然不是,反映的只是世道艱難。
我在另一篇網誌也有提到過,這次辭職,我的心情其實十分忐忑,主要是因為感受到經濟的不景氣,知道找工作並不那麼容易。事實上,公司的招聘廣告一出來,很快就收到了很多申請,老闆也順利請到了令他滿意的新人。大概是因為這樣,最近老闆待我特別和顏悅色,畢竟我的辭職並沒有為他造成什麼不便或麻煩。我覺得這樣的結果也是皆大歡喜,可以順利交接,大家好聚好散就最好。
有趣的是我的兩個同事卻為我抱不平,主要是他們覺得我辭職了,我上司卻沒有一點失落,也沒有出面挽留,他們覺得這是「枉費在工作上那麼盡力」。
我聽見時非常訝異,但回心一想,覺得這可能是折射了他們自己的心聲。他們在公司裡過得並不開心,自覺恪盡職守,為公司盡心盡力,薪水卻根本追不上通脹,努力也沒有獲得上司的認同。
我理解這樣的心情,然而這和愛情一樣,覺得被薄待,走人才是上策,而不是死守著等對方「幡然悔改」。畢竟這麼大間的公司,真的是「沒了誰都可以」。
當然,這種「留守」也未必是出於自願,更多是現在工作實在不好找。
作為準前員工,另一個特點是大家比較願意向我敞開心扉講真話。有同事就坦言對前路感到十分迷惘,只能過得一日是一日。這位本地同事非常年輕,他說:「我已經比同輩的人賺得多,錢還是完全不夠花。生活艱難到,我常常懷疑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同事其實有一雙巧手,所有需要手工技藝的工作他都是做得又快又好,只是恐怕入錯了行,不該來我們公司。我鼓勵他去別處試試,他迷惘道:「我到處應徵,對方一聽說我沒有相關經驗,都是直接拒絕,連見也不見。」我只能鼓勵他再接再厲,不要放棄:「像買彩票那樣,抽獎機會越多,中獎機會越大。」我確實覺得他有才能有天分,只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配對永遠最難。我自己也是在「能力」、「興趣」、和「錢」三者之間,努力找重疊最多的項目。並且,希望在轉行的過程中,不要餓死。
我這個年輕本地同事有次開玩笑道:「我聽說現代已經廢除了奴隸制,可是我覺得自己活得像個奴隸,再討厭也得上班,不然便連飯也沒得吃。」
這個笑話很殘酷,現實卻也可能真有這麼殘酷,有個同事恐怕近期就要丟飯碗。我某次加班晚了離開辦公室,撞見她在哭。聽說因為管理層覺得她表現不佳,把她的工作拆件分給別人,然後直接把整個職缺削掉,於是這位同事即將成為過剩人手。公司剛開始把她的職務分派出去的時候,其他人還羨慕她工作輕鬆了,薪水卻沒有變,沒意識到這一切只是解僱她的前奏。據講同事現正申請移民加拿大,若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丟了工作,自是很大的打擊。
生活這麼不容易,似乎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父母都想小孩當醫生律師。我跟公司同事聊起這個話題,一位爸爸就大笑認同,說希望自己的女兒選擇比較有前途的職業;另一位同事反應則是截然不同,雖然已經年過五十,說起父母當年的逼迫,仍是一臉心有猶悸:「他們就想我唸醫。我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讀醫科。」
我微笑。我也是完全無法想像自己讀醫科。可是不少父母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雖然不相信兒女可以在文學藝術這樣的領域取得成就,卻堅信只要夠努力,一定能夠當醫生。
其實我覺得真正講求實際的話,與其逼孩子做些什麼,不如協助他們找到興趣、能力,和社會需求的交匯點,那同樣是「錢途無限」。便是小孩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夢想,在我看來還是放手讓小孩及早去試比較好,便是一敗塗地,也多的是轉向的機會。畢竟年輕人也不是笨蛋,追逐過夢想後若是發現自己其實不願意付出追夢的代價,自然會自我調節,改變人生的方向。
Youtube 兩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v5_yvV2o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nBWCNA0m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