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因為我看了不少關於 AI 的新聞,演算法推薦我看 Sam Altman 的訪問。Sam Altman 正是最近很紅的 OpenAI 的 CEO 兼其中一個創辦人。而 YouTube 推薦我看的這一條影片,很妙地並不是 Sam Altman 討論 AI 的最新訪談,而是一條六年前的舊片。主持人是 Sam 的弟弟,地點是他們家後園,做這節訪談的原因是「Sam 有想法想分享但無法訪問自己」,我聽到這裡不禁挑眉,莞爾。
好坦白的弟弟。
這條題為「Sam Altman: How to Build the Future」的影片,長約 21 分鐘,出乎我意料之外,看完竟然有些感動。顧名思義,Sam 想探討的是「如何建構未來」,除了個人事業層面,他的「未來」還包括如何「影響世界」。
Sam 認為第一步是要花時間想清楚「自己想要做的到底是什麼」。大致而言,我們應該要找到一件事情能夠結合「你擅長的」、「你喜歡的」,以及「你能夠為世界創造價值」這三項特質,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工作而工作。
他弟弟接著問他如何做到 work-life balance,Sam 卻開始解釋努力工作有什麼好處。我看得失笑;果然是個工作狂。然而不能否認他講的很有道理:他以「複利率」為喻,說在事業發展初期,如果有努力一點,每天比昨天進步一些,長年累月下來效果驚人。Sam 又說:「人生是超級不公平的,有時你就是走霉運,能夠做的,只是善用機會,爭取最大效益 (maximize chances)。」
我覺得他這個「複利率」的比喻很有意思,有個好開始確實很重要。入對了行,做自己喜歡而擅長的工作,認識「同類」,慢慢建立自己的「族群」,確實都有助事業穩步向上。Sam 提供的是一個正面的例子,我呢,也有一個反面教材。畢業之後因為很多原因我並沒有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行業,後來等發現此路不通,想轉換跑道,已是人到中年困難重重。往好的方向走是「複利」,往錯誤的方向跑是越滾越大的雪球。
Sam 在訪談中,反覆提到要相信自己:「無論有多少人告訴你,你正在做的事情愚蠢至極,你還是要堅信這件事是重要的,你最後會成功。」他弟弟問他「什麼時候才知道是真的不行了,是時候要放棄」,Sam 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然而他又馬上補充:「很多人都放棄得太早了……我認識很多很成功的創業家,他們都花上很長時間經營自己的 idea,直到其他人都放棄了,他們仍然堅持著。真要講放棄的話,那應該是一個發自內心的決定,而不是因為別人不看好,認定你會失敗。如果有天試到試無可試,再也想不出別的主意了,那或許才是應該放棄的時刻。」
聽他這席話,真有以前看熱血小說漫畫,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執。無論別人怎麼不看好,仍然堅持下去,試到最後一刻才甘心。而這,也是我覺得感動的地方吧。我已經好久沒有聽過這種主張了。自從畢業以來,我一直都採取一種非常務實的決策方式,事事以生存為第一目標。人生在世想追求的是什麼呢?這樣的問題已經好久沒有想過了。
當然,不能否認這某程度上有些理想主義。譬如 Sam 提到大部分人太缺乏冒險精神,認為在事業草創期,作為一個寂寂無名的窮小子是一件好事,因為在這樣的處境下反而可以承受更大的風險。我聽了不禁有點啼笑皆非——呃,這位先生,你口中的「窮」,跟普通人所理解的「窮」,怎麼看都不是同一件事吧?看一下維基百科,他母親是皮膚科醫生——好吧,此「窮」果然不同彼「窮」。
真正的「貧窮」絕對不會是什麼「好事」,一個真正的「窮人」想要做到 Sam Altman 講的這幾點非常困難;三餐不繼的時候,所有精力都只能集中在如何填飽肚子。
我公司裡有些同事和我一樣是低技術勞工,薪水很不好。偶爾公司其他組別開午餐會或者搞些什麼活動訂了外燴,只要有吃剩的東西,放在茶水間,很快就會被眾人瓜分。有一次其他組開會多訂了幾個午餐盒,沒吃完,有眼尖的同事看見,馬上問:「是不是能拿來吃?」不過是短短十五分鐘的時間,我就已經聽見三個同事這樣問。他們臉上寫著的不是「貪心」,而是「飢餓」。
我知道他們賺多少錢,很了解他們其實不太負擔得起溫哥華現在瘋狂的物價。前陣子公司有個午餐會,包午餐,坦白說我覺得東西不好吃,然而同事都很滿意。有個年輕女同事說:「我覺得很好,免費,還有肉。」
好幾個同事常常覺得餓,最關心的就是什麼時候有免費食物。
這就是貧窮。
我小時候家境不好,有幾年家裡甚至窮到沒有洗衣機。我很理解那種凡事要先考慮現實溫飽層面的心態。可是在這麼多年過去之後,我想,我還是認同 Sam Altman 的這幾個建議,並且覺得這些建議對於窮人同樣適用。唯一的差別是,如果家境不好生活窘迫,規劃人生就更加需要格外謹慎,第一步的「想清楚到底要做些什麼」,尤為重要。家裡錢銀不鬆動的小孩通常一畢業就急著找工作,我當年也是這樣。沒想清楚就急著往職場跳,代價是長遠而言失去動力,也難有發展前景。畢竟,最有可能闖出一片天的選項,的確應該結合個人的興趣、能力,以及社會的需要。
看 Sam Altman 的訪問,感受最深的是他言談間對於探索世界的興奮,彷彿他有很多想要完成的目標、有很多感興趣和想要做的事,就只恨沒有時間。我想起許多年前我還在唸書的時候也曾經如此,只是後來漸漸覺得作為窮人沒有資格有那麼多不切實際的想望,人生所有決定遂逐步向現實靠攏。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不甘心。
人生是不公平的;人越大我越這樣覺得。但正因為人生是不公平的,才更加要努力為自己爭取。
我現在的工作很糟糕,那簡直稱不上是什麼事業了,這就是當初沒想清楚的惡果。
最近這一個禮拜,情況雪上加霜,工時越來越長,有一天甚至得朝 7 晚 7 連續工作 12 小時,依舊沒有加班費。幸好爭取到了補假,算是聊勝於無。
期間上司還打算用「升職」作為誘餌,想我包攬下另一組的工作。我看看他開出的條件——工作量雙倍,薪水每月漲不到三百加元,剎那間,我也不知道是該好氣還是好笑。
恰好在這個時候看到 Sam Altman 的這個訪問,不由得覺得他說得真好——我們醒著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怎麼可以不慎選要做些什麼呢?
於是就心平氣和,也不跟上司爭論,乾脆計劃幾個月後辭職,放兩個月假閉關寫小說。
手頭這本寫來寫去也寫不完的短篇小說集,去年三月在雜誌上刊登了第一篇,現在一年過去了,我還在寫第二篇。
當年 George Orwell 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拖了六年才開始寫《Animal Farm》。像 Orwell 這樣的大神也花了整整六年才能動筆,像我這樣的凡人再拖下去搞不好等到死也寫不完。
再看一次 Sam Altman 的訪問,心情有兩分豁然開朗。
「人生的遺憾通常來自想做但沒有做的事」、「無論如何,都堅定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追求是有價值的」……他這些話算是老生常談了吧,但在低潮時再聽一次,還滿不錯的,起碼內心又重燃了繼續努力的鬥志。
相關連結
Sam Altman: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George Orwell’s
Preface To The Ukrainian Edition Of Animal Far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