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兩年過去了,我是不是在原地打轉?

[很遙遠的彼岸]

每到星期五,我的同事總是問我:「週末有什麼計劃?」大家都一臉歡欣,顯然加拿大人很正常,都喜歡放假。

 

最近被這樣問及,我心裡浮現的答案都是:找工作!好想快點換一份工作!

 

當然,這是不能「出街」的心聲,於是我總是微笑答道:到處逛逛吧。

 

我的同事,週末幾乎總是在 hiking camping。有同事放了一星期假,每天都在行山,令孱弱無能的我聽得暗自心驚。要我天天行八小時山,我應該很快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可是加拿大人真的很喜歡戶外活動,星期六日的意義,就是可以往山裡跑。因為 BC 省海灘的水質不好,污染厲害,是故只能上山,不能下海。

 

沒有運動神經如我,週末娛樂的選項並不那麼多。

 

之前有一個週末,我也去了玩,坐車又坐船,長途跋涉去了維多利亞。那也是多個同事高度推薦的出遊地點。計劃行程的時候頗為期待,可惜工作太累人,真正出行那兩天只是覺得累到不行,一上車一上船就睡到不省人事,最後覺得並不那麼好玩,評分很高的那些餐廳也並不那麼好吃,加上掛心手頭那本小說停滯不前的進度,最後與其說是失望,倒不如說有種「早知還是不去了」的倦怠感覺。

 

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對我而言的崩潰指數。工作的內容並不困難,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簡單,可是工作量大到沒有喘息的空間,而且不論是工作的模式還是主管的作風,都跟我以前的工作太過相似,相似到成功勾起了我的記憶與厭惡。

 

就說電影小說跟漫畫都騙人,說好的努力奮鬥就有一番新景象呢?去完英國又去了加拿大,工作的模式與內容卻竟然都沒有怎麼變,彷彿在原地踏步。原來現實中的改變一點也不戲劇性,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

 

因為想要了解一下本地社區,我偶爾會參加一些 Meetup 活動。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聊天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有時大家的對話也頗具啟發性。我有次跟一個印度人和日本人聊天,那個印度男生說自己是軟體工程師,薪水不錯可是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說:「在印度你沒有選擇,沒有人會去唸文學,那是不可能的事,你父母不會同意。所有人的目標都是工程、醫學這些賺錢的科目。坦白說我不喜歡我的工作,可是它讓我在空餘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譬如讀點文學、看點哲學。最近我就看了很多哲學書。可是唸哲學嗎?哲學畢業能做些什麼呢?」

 

這種論述很「亞洲」,我一點也不陌生,我笑道:「亞洲都這樣,香港差不多,日本也一樣。」

 

那個印度男生一臉認真地反駁:「不,我覺得日本不一樣。你看日本的動漫,我覺得日本人沒那麼重視錢,他們會為了追求理想放棄錢。」

 

我馬上看看在場的那個日本人;他很妙,面無表情,擺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態度,好像正在討論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們追問他的意見,那個日本男生只好開金口,乾脆俐落答道:「動漫都是假的,我們最看重的也是錢。」

 

印度男生完全沒有受到打擊,堅持己見:「不,你看看那些動畫師,待遇那麼差還是堅持要做動畫。日本不一樣。」

 

這時我不禁覺得有些好氣又好笑,那是大商家的刻薄剝削,怎麼他也跟著商家的輿論操作起舞,把剝削包裝成為理想犧牲?

 

然而無論如何,我還是讀出了印度男生對別人追求理想的嚮往與景仰;似乎大家都習慣羨慕佩服別人,而從來不會想自己付諸實行。大概是亞洲家長都把風險管理的教育,做得太滴水不漏。

 

當然,窮是很可怕的,現實也很現實,一點沒有跟你在客氣。

 

因為工作不是很如意,天天下班都心浮氣躁,我又去了參加作家的寫作聚會,想跟其他作者聊聊天。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太辛苦了,想尋求安慰。

 

上次見過的作家 C 今次也在,和我一樣是一臉疲憊不堪。C 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日英翻譯,過去十年一直在把日本輕小說翻譯成英文,現在打算不幹了。C 解釋道:「日本的出版社要求很高,有很嚴格的截稿日,我覺得用意大概是定期出書有助保持作者人氣。可是書與書之間只有很少時間,作者本人也常常覺得受不了,被死線逼至崩潰邊緣,有時為了準時交稿,故事的情節發展會變得很奇怪。而我作為譯者,也不得不追趕進度……」C 邊說邊疲乏地搖頭。「我做了十年,已經 burn out 了,我不想再碰小說翻譯。接下來我決定只翻譯漫畫;漫畫字比較少。」

 

另一個作家 T 問:「可是翻譯漫畫錢比較少對吧?」

 

C 搖首。「其實譯漫畫反而比較好賺。」

 

T 馬上問:「那麼你為什麼一早就譯漫畫呢?」

 

「因為小說是系列作品,長做長有,收入比漫畫穩定很多。」C 說。

 

T 想了想,道:「你譯了十年,確實夠久了,是時候要換一下領域。我覺得一個領域待六七年就夠了,時間到了就應該要換一個。」

 

我微笑,欣賞 T 理所當然的態度。

 

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提升寫作的動力,聊了一會之後,我們便各自開始寫自己的東西。我以前沒有試過這樣和別人圍坐一桌寫作,原來感覺也不賴,成效也不錯。這篇文章,便是在咖啡館裡寫成的。

 

我想起去英國讀書的時候,曾經幻想可以時常去咖啡室看書寫東西,當時沒有做到,沒想到現在倒是輾轉成真了。

 

不是電影場景般的特色咖啡店,我們去的是連鎖式經營的 Starbucks——因為夏天太熱,Starbucks 有冷氣;大家選擇 Starbucks 的原因令我莞爾,但同時舉腳贊成。

 

不夢幻,不戲劇性,可是這種務實的態度也是一種踏實的積極,大家都在盡可能地靠近自己的目標。

 

雖然八成的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是在原地打轉,可是在 Starbucks 裡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距離我想過的生活,我還是有接近多了那麼一點點的吧。



相關舊文

C 他們第一次見面:[現實很骨感系列] 加拿大的作家〉

 

緣起:去英國留學〈所以,英文很爛的我要去英國讀文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