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電影]《打死不離歌星夢》(Secret Superstar)


[內文含劇透,敬請留意]

去了看電影《打死不離歌星夢》(Secret Superstar)。電影是一貫的Bollywood作風,故事很勵志,講述一個15歲的小女孩如何在圓了自己的歌星夢之餘,還帶著媽媽和弟弟,逃離了有暴力傾向的控制狂父親。

劇情有點夢幻,最寫實的是那個稍有不順心就虐打老婆的父親:忘了煲熱水,打斷一隻手;敢私下賣了嫁妝買電腦給女兒,瘋狂掌摑直至對方不支倒地;還有就是電影一開始時,女主角母親那隻紅腫的左眼,顯然是當眼就一拳。

「付錢的就是老大」,主角的父親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之主」。因為「所有人都是我出錢養的」,當然「所有人都要服從我」。

主角的父親和母親這兩個角色演得好,父親把那種「你敢忤逆我權威我就打到你聽話為止」的怒意,母親把那種「委屈而又只能被動地承受」的懼意,皆是演得入木三分。發生衝突時,幾個角色之間急速建立的巨大張力,雖是無形的東西,卻是隔著熒幕也能感受到那種壓迫感。

女主角兩姊弟也把「家暴見證人」的恐懼演繹得淋漓盡致。天天看著自己媽媽被人暴打,害怕的程度大概不亞於被打的當事人。

於是女主角Insia策劃逃亡。與其說她真有那麼想成為Superstar,不如說她絕望地把希望都寄託在自己唯一的才能之上——畢竟她只有15歲,弟弟才幾歲大,媽媽又沒有錢,想要離開她父親獨立生活,談何容易。

後來InsiaYouTube上發佈的自彈自唱影片大受歡迎,她的人生出現曙光,她決定協助她的母親辦離婚手續。

可是她的母親卻不肯離,甚至替她父親講說話。她媽媽叫她順應現實,嫁給父親安排的那個素未謀面的男人。

這是另一處我覺得頗為寫實的情節——我讀過這麼多個家暴的故事,長年被打的受害人,很少會主動離開施暴者;要走,通常一早就走了。

為什麼呢?也許並不完全是現實的原因 (畢竟電影裡的 Insia 前景頗樂觀不是嗎?),而是逃出去迎向未知,會帶來更大的恐懼。很多人已經講過,當人生需要面對重大轉變時,「想像」總是比「現實」來得更教人焦慮。不改變,是最安全的——即使這個所謂「安全」的現狀,其實一直不怎麼安全。

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

電影的故事背景現實,顯得Insia 的一夕爆紅有點夢幻——在她最絕望之際,還真的出現了希望。

看電影的時候我想起 Black Mirror Fifteen Million Merits,那個有把甜美聲線,跟 Insia 一樣渴望成為歌手的美麗少女 Abi,去參加才藝秀選拔,評判是這樣告訴她的:「你唱歌是很動聽,甚至可以說是本季最動聽的那個參加者。可是這世界上唱歌好聽的人有很多,你當歌手不會有希望的。還不如當AV女優。」 

兩個角色對照,InsiaAbi的差別在哪裡?也許不是大家的天賦差很遠,而是 Insia運氣實在好。

我一直都覺得,運氣是實力的一部份。

完場後我在想 Black Mirror 裡的 Abi,同行的友人說:「這電影真好,很有意義。」

我問她何解。她說:「叫你不要放棄呀,還不夠有意義嗎?」

也是。

要夠運,不容易。可是如果一早就放棄了,也就只能像 Insia 媽媽那樣認命,以及說服女兒跟自己一起認命。

Insia 最終決定為了媽媽放棄理想時,我心裡是非常惋惜的,想著:唉呀,逃掉一個是一個,你逃了出去,將來才有辦法把你媽媽和弟弟都救出去呀。那不叫背叛,叫理智。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一旦認命,就會錯失得到新生的機會。

總不能沒有掙扎過,就任你宰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