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從九把刀到歌德到理查費曼


(話說歌德在萊比錫大學 Universität Leipzig 讀過書,那曾經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只是最後因為人生種種際遇,最終未能入學,只能在旅遊時去那裡看了看)

2019127日更新:


話說那時我以為理查費曼很瀟灑,可是後來我才知道,在他死後,他的家人發現原來他曾經在阿琳過世後一年,執筆寫過信給阿琳。他在信裡面說他很想念阿琳,只是信無法寄出,因為他不知道她新的住址。那個時候我才明瞭,原來再理智的人,只要曾經深愛過,還是會和其他人一樣,終生難以釋懷。

理查費曼對阿琳一往情深,這樣的故事似乎十分浪漫。然而人類是複雜的,理查費曼並不是對誰都付出真情,他對其他女性的仇視與歧視,以及「明明是教授卻假裝成學生約會女大學生,哄騙她們與他上牀」這些令人側目的傳聞,就一直令不少人對他的作風十分不以為然。

如果你像我的朋友那樣熱愛科學,理查費曼很大機會在你心目中就會是「神」一樣的存在;可是如果你關心男女平等,注重女性權益,那麼理查費曼在你眼中大概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仆街」。

人類真是很複雜,不是嗎?


延伸閱讀:

理查費曼寫給阿琳的那封信:

關於理查費曼歧視女性的批評:




===============================
[2011年11月2日原文]
可能是工作太瘋狂,致使大腦發癲,才有以下的聯想。
九把刀的《那些年》最近很紅。很久以前看過小說,不對口胃,我沒看電影。
九把刀的那本書據說有很強的自傳成份,因為女主角在電影裡的名字跟真人只差了一個字,結果電影一上畫,沈小姐馬上被人肉搜尋。媒體聲稱,她因為不堪巨大壓力,停薪留職避走大陸一年。
YouTube有網民說九把刀這樣做可恥,一個網民反駁:「說作者可恥的請看看你們手上有多少是改篇別人故事的小說或電影」
我馬上想起德國大文豪歌德和他那本在歐洲引起自殺潮的名作《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愛人結婚了,新郎不是我,悲慟之下,舉槍自盡」的故事。女主角叫Charlotte。因為這本書據說也有很強的自傳成份,後世許多人認定書中的Charlotte就是現實中的Charlotte Buff (維基德文版有圖,英文版沒有。大家看圖就好)
歌德跟夏綠蒂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
我很清楚因為我剛剛才看完。Young Goethe in Love,我的評語很簡單:這是一齣德文版的荷里活電影。



男女主角雨中纏綿兼露點那一幕讓我的下巴不小心掉了下來。荷里活精神,果然無遠弗屆。阿門。
扯遠了,而且不小心扯得太遠。對不起。
噢,對了,我本來在說《那些年》的。
因為電影爆紅,我在Facebook也就不小心讀到了很多很多的感言 很多很多,但也可以歸納成以下這一句:「青春啊青春,我很懷念你,嗚嗚嗚」
聽說初戀對象最難忘。又聽說,已然逝去的美好總是最美好的 (好拗口的一句)
我就是在這種很需要感性的時候「九唔搭八」地想起理查費曼。可能是因為最近恰好在讀《你管別人怎麼想》。
理查費曼與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琳青梅竹馬,他們感情很好,一早就互許終生,發誓要長相廝守。後來阿琳患上肺病,說好要一起的「五十年」變成「五年」。阿琳病逝。
理查費曼提起這件事,說如果想著為什麼別人都有五十年而他們只有五年那就糟了。有時有些事沒有為什麼。後來他夢見她,他還對她大叫:你不能進我的夢中來。
這聽起來有點絕情。畢竟我們理想中的癡情種都不應該是這樣的,至少應該借酒澆愁三五七個月。然而在我看來,這卻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不是說要忘了那個人,而是現在的生活是現在的生活,不斷回頭看過去,不單沒法子看好路,還很容易扭著脖子的。
唉呀,我明明曾經是一個文學青年,怎麼會說這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