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認真的文藝少女——《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篇文章想寫很久,但感慨萬千,一直不知該從何說起。

小說中的那一句:「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約成這第一幕: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其實已經能夠說明很多事情。

社會喜歡乖學生。什麼是乖學生?就是聽話的學生。房思琪在面對李老師第一次的性要求時,甚至不懂得說「不」。他要她為他口交,她不是說「不可以」,而是說「我不會」。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最震撼的當然是最後那幾個字:而我為此道歉。

林奕含自殺前不久,曾接受採訪談這本書。影片跟逐字稿見下列連結:

採訪團隊後來撰文講述這次訪談,說在跟她討論採訪細節的來往書信中,最常看見的字眼是「抱歉」——不論她實際上有沒有對任何人造成不便。

看她的小說,聽她講述這本書的獨白,不難想像她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自尊心很強,做人很認真,對世界很敏感的女孩子。就是自尊心高人又善感,才會總是介意自己會否為別人帶來不便。

也正正是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她更加一直難以原宥自己曾經犯下那樣的錯——即便明知錯的其實是那個披著羊皮的狼師。

因為聰明,因為認真,反而令自己深陷悔疚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我為此感到非常的惋惜。

有一篇評論寫得很好,關於這一點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讀的朋友可以按這裡

我想另外再講的是她對文學異常的執著。

林奕含的訪談結語引用了她小說裡的一句:「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

這在我看來,是非常沉重又令人相當吃驚的一句說話。她到底對文學一直懷抱著什麼樣的期望呢?是文以載道,還是感化世人呢?

我很訝異,她竟然會認為能寫出偉大作品的作家,本身的品格應該也得是高尚的。即使我本身也是一個喜歡文學的人,我還是認為她把文學放了在一個完全錯誤的高度。

關於文藝少女的最佳愛情路,馮睎乾說得好,應該找父母「導讀」胡蘭成之流的書,早點為心靈打上防疫針,這樣就不會在世上又多一個張愛玲,被賤男騙財騙色之後,竟然還一直把他放在心上。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勉強幸福


最近愛上了林宥嘉。

在我每天頗為抑鬱地上班去的時候,耳機裡在放的都是林宥嘉的這一首《勉強幸福》。

放心,我沒有經歷過歌詞裡的那種文藝式愛情。我喜歡的純粹是這首歌本身。

但最近卻確實耳聞了一個關於「勉強」與「幸福」的故事。

女主角從小就聰明伶俐,長大後醒目又能幹,是典型的「叻女」,做事快狠準,畢業後很快晉身管理層。她人品心地不錯,就是對自己對下屬都很有要求,不是容易跟的老闆。

她很少談感情事,後來才知道,原來她幾年前有個很要好的男朋友。他們是大學同學。那個男孩子讀書成績不怎麼樣,由副學士銜接上大學,可是人非常的好,性格溫柔敦厚,系上沒有人不喜歡他。後來他追求她,她也確實喜歡他,兩人就在一起了。

不要誤會,這並不是一個愛富嫌貧的故事,跟那些陳腔濫調的「副學士被歧視」也沒半點關係。她是真心喜歡他的。只是習慣了節奏快,凡事講效率。她一心急,脾氣就不好。男孩子是溫吞型,對人充滿耐性。女孩自己也知道,他一直很包容忍讓她。她並不是嫌棄他,她只是不明白,為什麼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卻一直甘於處身在那種未能發揮他最大能力的位置。她於是鞭策他上進。因為她覺得他可以更好,也值得更好。

她一直以為他們可以長相廝守。直到有一天,他開口說捱不下去。

她說,她一直知道他的聰明才智差了那麼一點,有時也會為他反應不夠快,做人不夠醒目,未能跟上她的步伐而略感遺憾。只是當時年紀小,沒有想到,她以為自己接受了他的這些缺點便沒有問題,卻不明瞭他一直知道她在「接受」他。

那時候,她並不瞭解自己原來傷了他的自尊心。他不聰明,不代表他沒有感覺。他知道她希望他跟得上他,可是他知道自己跟不上,也知道她也知道。

後來,分了手。她一直單身。他幾年後結了婚,臨結婚前,獨個舊地重遊他們邂逅之地。

我們幾個聽了故事,皆略有感傷。

真心相愛,原來確非萬能。

勉強無幸福。就不知道不勉強了,分開了,是否就能各自幸福。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29+1

去了看電影《29+1》。不得不說,周秀娜的影技令人刮目相看。

本來沒打算看的,因為對30歲這個命題並不十分感興趣。後來聽友人說很多人邊看邊哭,一時好奇,便去了。

——沒想到還真的哭了。

《29+1》的宣傳海報說這不止是30歲的故事,倒也確實如此。裡面還說了人生的許多轉折與挫敗。

我看的那場同樣有很多人哭——足證人生不如意事果然十常八九,不然哪來如此多的共鳴。

我從來沒有為30歲擔憂過,雖然30歲那年人生很濕滯。

那年在醫院過,差點送了命。而因為我30之前的人生頗難捱,在醫院最辛苦的那段日子有想過不如就這麼算了,也未嘗不是一種解決方法。最後死不去,人生的各種問題還是得面對。

看電影的時候,每個人流淚的場景似乎也不一樣。我對那些職場情場的老套橋段無感 (雖然做到躁狂的周秀娜很令人遺憾的讓我聯想起我老闆),反而是周秀娜父親過世的那一幕看得我不由自主地潸然淚下。

看完電影後,怔怔然的想:真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原來這始終是我心裡最大的鬱結。

30歲到底是不是人生的一條分界線,我也說不清。我30歲過後,經濟終於比較寬裕,人也終於比較淡定,於我而言,人到30,是一種令人安心的狀態。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德國西部]留德女學生報稱被難民搶劫強姦

今天讀到了這篇新聞「中國留德學生稱被難民強姦 駐德大使館確認收到報案」。

報導說為保障受害者的私隱,不披露事發地點何在,僅說是德國西部。新聞內文說受害女生事後第一時間報了警且報告大使館,後來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館確認收到報案,綜觀以上兩項,事發在杜塞爾多夫 (Düsseldorf) 的機會似乎頗高。

我用關鍵字Google了下,暫時沒找到德媒的相關報導,只找到了中國媒體的英文報導

之前有聽說過德媒報導難民犯罪的新聞時相當謹慎,甚至於會寫得比較含糊,所以我並不肯定是還沒報、刻意不報,抑或是我眼殘沒看到。

Düsseldorf 的大學就一間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我上年去讀德文的時候就住在她的學生宿舍。

上網找了找 HHU 附近是不是有難民營,結果 Düsseldorf 的難民營數目多得令我有點吃驚。按此可以去到相關連結。 右手邊的地圖按下可以放大,紅色小屋標示的地方就是現有難民營的位置。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有地圖閱讀障礙,對比了半天,我還是不敢肯定HHU學生宿舍附近是不是有難民營。

我住的HHU學生宿舍附近確實有不少樹叢。上年去的時候因為覺得治安很好很安全,我常常晚上十一、二點獨自走路回去。車站距離宿舍有一段十分鐘的路,街燈不多,樹影投射在路上遮光,頗為昏暗,而且十分靜,十居其九沒有別的行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實在是十分的大膽。

但這宗新聞 (若為真) 最恐怖的地方是它發生的時間是下午四、五點。再有危機意識也很難想像日光日白在大學宿舍附近走竟然也會遇險。

——雖然這不是第一宗女大學生在學生宿舍附近出事的新聞。

原文微博裡提到的弗萊堡女生,我相信並不是香港01報導裡面說的27歲女子,而是今年10月遇害的19歲醫科生。她騎單車回大學學生宿舍,在距離宿舍僅10分鐘路程的地方,被人姦殺。我讀到的德文報導並沒有說疑兇的國籍,但內文卻可見,警方發了以阿拉伯文寫成的提供線報呼籲,似乎頗有些耐人尋味。

今年六月Düsseldorf 一個難民營火災,冒出的濃煙有百米高,整個城市都可以看到。警方說是因為食物引發爭執,兩個難民刻意縱火。英媒Mail Online 也有報導,而且報得比我另外讀到的兩篇德文報導還要詳細。

我想大部份德國人心目中想要救助的,都是那些受戰火蹂躪的無辜婦孺。可惜不知道現在救的無辜婦孺到底有多少,報紙所見,皆是青壯男子犯下的種種罪行。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德國新聞] 四名青少年輪姦14歲少女,三人獲當庭釋放

讀到這一篇德文社評 Bewährungsstrafe für Vergewaltiger – wie kann dieser Richter ruhig schlafen? 但覺戚然。

漢堡一個14歲少女,被四個14至21歲的青少年輪姦,並被錄下影片。去到法庭,審判結果是21歲的那個要坐四年牢,其餘三個,因為年紀輕,被判緩刑,當庭釋放。據報涉案兇嫌全無悔意,在聽取審判結果後當庭歡呼。

我當下想起近日那宗下藥性侵,僅判社會服務令的香港新聞。裁判官讚揚被告有生意頭腦,輕判是不希望他前途受到影響。

我還能說些什麼?作為女人,還是得想辦法好好保護自己吧?法律不見得能為你申張正義。

社論的標題 wie kann dieser Richter ruhig schlafen? 意思是「這法官怎可能安然入睡?」。可是最後睡不著的會是誰?不會是法官,更不會是強姦犯。無法入睡的,恐怕就只有那可憐的受傷人了。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很油的腿」。德文版



這張圖大家應該覺得熟口熟面——沒錯,就是這星期在Facebook經常出現的錯覺圖?

你看見了什麼呢?油得亮晶晶的一雙腿?看清楚一點,還是覺得油亮油亮的嗎?













其實那是腿上沾了白色的顏料。

Süddeutschen Zeitung旗下的網上雜誌 Jetzt 也報導了,還附載了幾幀同類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以下的連結去看一看:

http://www.jetzt.de/netzteil/neues-bild-mit-optischer-taeuschung-im-internet-aufgxetaucht

小時候很討厭讀報學英文,覺得又艱澀又沉悶。現在倒很喜歡讀報學德文。尤其是讀這種花邊新聞——中文版都在Facebook讀過了,德文版讀起來就變得很容易了。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抑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看新聞會令我抑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慶幸自己夠老,得以過上過一些好日子。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