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比天才更可敬的是——



譚劍這篇貼文看得我心有戚戚焉



「馬勒的成功萬中無一。作品是否受歡迎,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不過,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向命運低頭,或者不屈不撓作戰,不管你不是音樂家。」

說得真是好。

後久以前已經聽人說:life is not linear,生命不是一條一路往前,沒有轉折的直線。我以為我明白這個道理,其實不然。我固然不信那些二十二歲畢業,二十八歲結婚,三十歲生子這樣的人生時間表,可是曾幾何時,我非常相信只要有天份加上肯努力,自然會有所成就。這真是一種非常天真單純的想法。

如果人生有那麼簡單直接,就不會有那麼多鬱鬱而終的故事了。

我想這種誤解,大概是來自社會對於天才的吹捧與迷戀——我們都想要那種主角光環,有能當然就是過關斬將,遇神殺神,遇佛滅佛啊這樣才痛快淋漓誰想要苦苦扎掙的人生?

可是這當然不是現實的全部。沒錯,是有像莫扎特這樣的神童,可是一如譚劍所言,也有馬勒這種在生時作品不太受到重視,死後才被人重新發現以及正視作曲家。

現在被譽為美國近代最偉大長篇小說的《白鯨記》,剛出版的時候,第一年僅出五本。

最近讀了一篇關於詩人 Sylvia Plath 的文章,於是重新讀了一次她的生平和作品,感觸很深。她的故事我正在寫,篇幅有點長,應該要稍後才能面世。讀到評論說她本來立志寫散文和故事,詩只是副線,可是最後跑出的是詩,散文跟故事集的評價她在世時只是一般。Sylvia Plath 是非常有才華,同時志向十分遠大的作家,可以想像對她來說,她的寫作事業並不順遂,與心中想像恐怕相去甚遠。Sylvia Plath 最後自殺身亡,死時年僅三十歲。

雖然我一早知道她的故事,再讀的時候還是深深惋嘆。如果她有再活一點,肯定可以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

其實不單是寫作、音樂、藝術這樣的領域,我想根本人生所有的領域都樣,不是有天份、夠努力就會「成功」;沒有「成功」也不一定因為你缺乏相關才能。那只是因為,狹義的「成功」確實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配合。

我寫《逐夢者》的時候,看了很多鋼琴演奏相關的資料。有次在一個討論區看見有人發文問「很遲才學鋼琴有沒有可能成為獨奏家」,大部分的回覆都是「很難」、「沒有聽說過」。古典音樂這個領域的競爭無疑是非比尋常地激烈的,有看 TwoSet Violin 的話,即使不是圈裡人,都會感受到想在這個界別出人頭地是如何的艱難——很多人才七八歲,演奏已經有職業水準了。 TwoSet Violin 自愧弗如的悲壯表情,雖然搞笑,卻是其來自有因。

所以最後,我寫宋玥夢沒能成為她最想成為的獨奏家,因為有些現實的限制是很真實地存在的;可是她畢竟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在台上獨奏的機會她用自己的辦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長大了,對天才的愛慕越來越少。相比起來,那些無論經歷什麼挫折,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即使沒有得到很多認同,即使長時間默默無聞,依舊努力不懈的那些人,更加令我景仰。他們都是心靈真正強大的一群。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