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愛情與麵包

從小就聽人講「愛情與麵包」。

身為一個非常直來直往的小孩,我以為大人的意思是:(1) 愛情與麵包兩個只能活一個;(2)只要放棄愛情就可以得到麵包。那時候作為一個自以為是文青的熱血少年,我雖不認同,但勉強覺得這算是一種等價交換。到我真正出來社會做事之後,我就明白——你、真、是、想、得、美!

你現在做的工作是你的真愛嗎?你在實踐你的理想了嗎?如果沒有,那你有沒有大富大貴?

——我信相百分之八十的人前後兩者的答案都是「否」。

為了「麵包」做自己不愛的工作,十之八九,最多是「餓唔親飽唔死」,要發達?天黑了,發白日夢明天請早。

談情的時候,好些女人,真的會很理智地衡量「愛情」與「麵包」的問題。

尤其是快要30歲不結婚會死掉的那幾年,有些女人,會反覆地想:我和這個男人有將來嗎?他都30了,還是人工 2 萬樓下,沒有車沒有樓,又喜歡買玩具買模型,心智不成熟從來不為將來打算。這個人,我真的能和他走下去嗎?

這個「將來」,未必是大富大貴,但如果純粹是「餓唔親飽唔死」,又肯定是不及格的。女人的「將來」,很多時候是:有間自住物業、一年能去一兩次旅行、養得起細路,缺一不可。

但其實這三件事做起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並不是那麼容易。

我有個阿姨,幾十年之前因為嚮往外地的生活,嫁了去外國,不料異國極度歧視華人,剛到外地又言語不通,學歷不被承認,生活不如意,而且遇人不淑,丈夫不僅暴打她還不肯正經工作,致使生活十分艱難。後來她幸運地找到一份差事,小孩長大後丈夫也不敢再像以前般動手動腳,可是那已經是十幾二十年之後的事了。

情形就好像二十年前內地女人嫁來香港,她們對香港充滿憧憬,卻不明白要北上找老婆的,十居其九都不是條件好的男人。

最近我的一個師妹,也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嫁了去外地。

她結婚的時候28歲。對方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大她六七年,說是專業人士。他有樓,而且地方大,一棟三層。香港混亂前景不明,遠不如那個法治之邦那麼令人心安。

她當時掙扎了很久,要不要跟那個男人開始。及後在一起了,每次見她,臉上俱不見甜蜜歡欣,最常掛在口邊那句話是:「他家房子真的很大。」問她與他相處如何,她只道:「我有點抗拒他的吻。」

當她突然宣佈結婚時,我著實嚇了一跳——我無法想像,要怎麼跟一個連他吻我,我都不願意的男人結婚。

後來,她嫁了過去,房子確實是大的,也如願找到了工作,她只是沒有料到自己會被當地人歧視,也沒有想到奶奶會有那麼難相處,更加沒有想到很多在香港她視作理所當然的事,在那個「很文明很守規矩」的異國是行不通的。

於焉抑鬱而焦慮。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很實際,其實可能只是另一種的「不設實際」。究竟是誰向你保證過,你不追求愛情,就一定能夠過上安穩踏實的好日子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