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近新年的時候讀張愛玲實在不是一個合時令的選擇。
小時候十分的不喜歡張愛玲。第一次讀她的小說,是中學的事,讀的是<<茉莉香片>>,小說結尾男主角狂踹教授女兒那一幕令我相當震撼,並且覺得這個女作家十分變態。我當時認為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因為這麼無聊的原因妒嫉別人至病態的地步——可見我年少生活幸福,不知人間疾苦。
後來陸陸續續讀了一些她別的著作,對她印象持續不很好——覺得這女子刻薄、寡情,把人寫得自私又殘忍,而她卻站在高點置身事外冷眼看這一切。我覺得她把自己想得太聰明。
後來長大了,後來讀了<<小團圓>>,漸漸生出截然不同的觀感。
<<小團圓>>是小說,有人認為這是自傳,什麼事是真的,哪些細節純屬杜撰,這裡就不討論了。
讀的時候只覺得,主角九莉實在是一個很抑壓的人。她在小說裡不多話,總是微笑以對,因為「不會做人」時常惹母親生氣,因此待人接物,格外留神,不願得罪別人。心裡有想法,很多時候都不直接說出口,而總是「暗自驚詫」,「心裡暗忖」。
<<傾城之戀>>說范柳原與白流蘇是靠戰爭成全的,這種利益主義的看法是何等的蔑視愛情。<<小團圓>>裡的九莉卻希望要電影裡的那種愛情,認為真的愛沒有目的——九莉的父母對她尚且沒有「無條件的愛」,父親禁閉過她,母親老嫌她是累贅——她剛和邵之雍在一起的時候,卻天真得連性關係這一環也沒有想到過,後來邵之雍到處拈花惹草,她卻以為他會有古老高尚的情懷,不會跟那個十六七歲的正經人家女孩有性關係。
後來她終於和邵之雍分手了,十分難過,那副失戀的模樣看在她三姑眼裡,卻是一陣失望——她三姑以為她不同凡響,誰知她也還是一個尋常女子。
我讀的皇冠版<<小團圓>>有篇宋以朗寫的序,裡頭引了張愛玲寫給他父母的親筆信函,有一段這樣形容<<小團圓>>:「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讀書時系上有一個女同學十分聰慧,她跟我講張愛玲,她說:「她就是敏感,把什麼都看得那麼清楚。你知道嗎,this is not a blessing, this is a c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