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幸福

魚之樂讀到「情感的恐怖片」這個詞,我就想起,許多年前,我也看過一齣「情感的恐怖片」。

許多年前,還在讀書的時候,和幾個同學一起看了The Hours,講的是三個女人的故事,最後Virginia Woolf 把石頭放進裙子的袋口,投河自盡;Laura Brown想過自殺最後選擇拋夫棄子離家出走;Clarissa Vaughan繼續活下去。

電影是Philip Glass配的樂,他的鋼琴很有魔力,聽著聽到中途就令人全身發顫。





當時看The Hours,印象最深刻的,是女主角和女兒討論什麼是「幸福」——




受中文字幕影響,往後總記住她們在討論「幸福」,其實英文的用詞是"Happiness"。「快樂」跟「幸福」讀起來感覺不盡相同。幸福總是快樂的,覺得快樂卻不一定等於得到幸福。然而,我確實覺得電影裡說的"Happiness"指向的是「幸福」,而不單單是「快樂」。或者,應該這麼說,女主角說的"Happiness"就是我所認知的幸福。

我記得,我也有相似的體驗。很年輕的時候,一早起床,覺得世界充滿各種可能,覺得自己有很多事可以做,覺得幸福就要來了,或許下個月就要來了,下星期就要來了,明天就要來了。但是,並不是那樣的,我所想像的幸福沒有來,以為幸福就在門外的那一剎,就是幸福的時刻——當你對世界充滿盼望的時候,那種狀態就是「幸福」了。



*有興趣一讀電影劇本的朋友可以參考:
http://www.script-o-rama.com/movie_scripts/h/the-hours-script-michael-cunningham.html

搜尋"happiness"就可以讀到母女對話的那一節。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作死不離三兄弟 (3 Idiots)

即興去看的電影。大家都說好看,便去看了。

雖然寶萊塢 (美國有Hollywood,印度有Bollywood) 的電影遠近馳名,但我很摺,一直沒看過,作死不離三兄弟》還是我第一套看的印度電影。

我和母親大人一起去看,家母對於這套電影評語如下:

1. 歌很好聽;2. 很有教育意義;3. 男主角很像黃秋生。

啊,教育意義。還真好玩。這套電影講的是主角如何反叛傳統教育,我媽媽對電影本身的評價卻是從傳統「文以載道」的角度出發去看。

唉呀。

這套電影從頭到尾都頗為理想主義:真心愛護自己的家人、患難與共的好兄弟、堅持理想終得到成功、頑固的院長終被感動接納主角那一套「活學活用」的教育理念、真愛戰勝一切有情人終成眷屬……

戲裡沒有真正的壞人,理想最後能以自身昭明它的價值。

這樣的一套戲,讓人看得很溫暖,讓人看得很快樂。然後,也許,同時讓不少人覺得,它終究只是一齣電影,反映的不是現實。

我很短暫的教過一陣子書。教書的經歷很「獨特」,大部份的學生我都很喜歡,但我不喜歡那種「教學生活」,離開了以後,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去。我教的是Brand 3 學校,有時對著我的學生,我有點心酸。

他們大多數並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除了少數學生外,讀書並不是他們的強項,但不論學校,或者家長,甚至是他們自己,皆視讀書為他們唯一的出路。我說的「心酸」,便是眼見他們奮力掙扎,卻接近徒勞無功,既讀得辛苦、不開心,甚至因為成績長年不如意而自卑,卻又自覺沒有其他路可走。

我有時跟他們閒聊,問他們:「你平常喜歡做什麼?有沒有想過將來有什麼事是你喜歡做的?」十個有九個答我沒有。

有一個很喜歡文學,他答我他想讀大學,想讀「工商管理」,因為「容易搵工」。他說:「我要照顧我媽媽,還有我妹妹。商科好!」

讀大學,對於我的學生來說,是很崇高的一件事。我離開那一年,我教的那間中學考上大學(副學士不計在內)的學生人數少於五個。每次聽見人說「香港大學生太多,一個招牌砸下來砸死幾個」,我就想,「太多」的大學生之中,很大機會,不包括我的學生。

我身邊大部份的朋友都從「據說還不錯」的大學畢業,然而畢業後就業很容易很順心的少,在社會大潮中載浮載沉的多。我不知道要如何向我那些對大學充滿憧憬的學生說明,大學畢業,真的,算不上是什麼。

作死不離三兄弟》描繪的印度學校實行填鴨教育。不要問,只要背,背熟了就考高分,考高分就成功。男主角極力與之抗衡。他對戲裡的丑角說:「你追求卓越,成功就自然會找上門。想成功而追求成功是行不通的。」

他的話令我想起之前在讀的別鬧了,費曼先生》。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去過巴西講學,他在講學完畢後對巴西師生說巴西學生根本沒有真正在學物理,因為他們只會死記硬背,而無法把物理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上。

填鴨教育,原來不是香港的特產。

我相信男主角的那句話,我相信他說你只有做你熱愛之事,才能有真正的成就。

然而我同時相信,填鴨教育,仍然會興勃下去。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白馬過隙

一直想更新網誌。九月是忙碌得連睡覺時間也不夠的月份,想著想著,等終於「的起心肝」打算寫點什麼的時候,竟然已是十月一日了。

出來工作以後,越來越少機會寫中文,中文書不知怎地也越讀越少,建構這個網誌,原意是希望鼓勵自己多寫一點,結果卻那麼三分鐘熱度。

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讀書時明明洋洋灑灑天天寫幾千字仍面不改容,如今對著空白的網誌,卻往往怔怔的發呆許久,依舊無法下筆,彷彿連接話頭的那根線給剪斷了,多少思緒,紛亂陳雜,全在胸臆。

竟想起辛棄疾的<醜奴兒>;秋天確實(要) 來了。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