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德國西部]留德女學生報稱被難民搶劫強姦

今天讀到了這篇新聞「中國留德學生稱被難民強姦 駐德大使館確認收到報案」。

報導說為保障受害者的私隱,不披露事發地點何在,僅說是德國西部。新聞內文說受害女生事後第一時間報了警且報告大使館,後來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館確認收到報案,綜觀以上兩項,事發在杜塞爾多夫 (Düsseldorf) 的機會似乎頗高。

我用關鍵字Google了下,暫時沒找到德媒的相關報導,只找到了中國媒體的英文報導

之前有聽說過德媒報導難民犯罪的新聞時相當謹慎,甚至於會寫得比較含糊,所以我並不肯定是還沒報、刻意不報,抑或是我眼殘沒看到。

Düsseldorf 的大學就一間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我上年去讀德文的時候就住在她的學生宿舍。

上網找了找 HHU 附近是不是有難民營,結果 Düsseldorf 的難民營數目多得令我有點吃驚。按此可以去到相關連結。 右手邊的地圖按下可以放大,紅色小屋標示的地方就是現有難民營的位置。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有地圖閱讀障礙,對比了半天,我還是不敢肯定HHU學生宿舍附近是不是有難民營。

我住的HHU學生宿舍附近確實有不少樹叢。上年去的時候因為覺得治安很好很安全,我常常晚上十一、二點獨自走路回去。車站距離宿舍有一段十分鐘的路,街燈不多,樹影投射在路上遮光,頗為昏暗,而且十分靜,十居其九沒有別的行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實在是十分的大膽。

但這宗新聞 (若為真) 最恐怖的地方是它發生的時間是下午四、五點。再有危機意識也很難想像日光日白在大學宿舍附近走竟然也會遇險。

——雖然這不是第一宗女大學生在學生宿舍附近出事的新聞。

原文微博裡提到的弗萊堡女生,我相信並不是香港01報導裡面說的27歲女子,而是今年10月遇害的19歲醫科生。她騎單車回大學學生宿舍,在距離宿舍僅10分鐘路程的地方,被人姦殺。我讀到的德文報導並沒有說疑兇的國籍,但內文卻可見,警方發了以阿拉伯文寫成的提供線報呼籲,似乎頗有些耐人尋味。

今年六月Düsseldorf 一個難民營火災,冒出的濃煙有百米高,整個城市都可以看到。警方說是因為食物引發爭執,兩個難民刻意縱火。英媒Mail Online 也有報導,而且報得比我另外讀到的兩篇德文報導還要詳細。

我想大部份德國人心目中想要救助的,都是那些受戰火蹂躪的無辜婦孺。可惜不知道現在救的無辜婦孺到底有多少,報紙所見,皆是青壯男子犯下的種種罪行。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德國新聞] 四名青少年輪姦14歲少女,三人獲當庭釋放

讀到這一篇德文社評 Bewährungsstrafe für Vergewaltiger – wie kann dieser Richter ruhig schlafen? 但覺戚然。

漢堡一個14歲少女,被四個14至21歲的青少年輪姦,並被錄下影片。去到法庭,審判結果是21歲的那個要坐四年牢,其餘三個,因為年紀輕,被判緩刑,當庭釋放。據報涉案兇嫌全無悔意,在聽取審判結果後當庭歡呼。

我當下想起近日那宗下藥性侵,僅判社會服務令的香港新聞。裁判官讚揚被告有生意頭腦,輕判是不希望他前途受到影響。

我還能說些什麼?作為女人,還是得想辦法好好保護自己吧?法律不見得能為你申張正義。

社論的標題 wie kann dieser Richter ruhig schlafen? 意思是「這法官怎可能安然入睡?」。可是最後睡不著的會是誰?不會是法官,更不會是強姦犯。無法入睡的,恐怕就只有那可憐的受傷人了。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很油的腿」。德文版



這張圖大家應該覺得熟口熟面——沒錯,就是這星期在Facebook經常出現的錯覺圖?

你看見了什麼呢?油得亮晶晶的一雙腿?看清楚一點,還是覺得油亮油亮的嗎?













其實那是腿上沾了白色的顏料。

Süddeutschen Zeitung旗下的網上雜誌 Jetzt 也報導了,還附載了幾幀同類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以下的連結去看一看:

http://www.jetzt.de/netzteil/neues-bild-mit-optischer-taeuschung-im-internet-aufgxetaucht

小時候很討厭讀報學英文,覺得又艱澀又沉悶。現在倒很喜歡讀報學德文。尤其是讀這種花邊新聞——中文版都在Facebook讀過了,德文版讀起來就變得很容易了。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抑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看新聞會令我抑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慶幸自己夠老,得以過上過一些好日子。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最近的新聞,令人情緒很低落。

致使有時看完了,夜裡竟然不甚睡得著。第二天精神恍惚的去上班,只覺抑鬱。

身邊的人,有些移民走了;有些沒有走,只是因為一時三刻走不了。

想起幾年前一個前輩說的話:現在的局勢,也不過就是逼那些接受不了的人走。

但覺更沉重了。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Ansbach 自殺式炸彈襲擊

暴力似乎是會傳染的。德國一日內爆出兩宗血腥暴力的新聞——兩個兇嫌,都是難民。

SZ (南德日報) 今次開宗明義講明疑兇是難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這裡瀏灠相關報導。

因為工作很忙,我只跳著讀了個大概。新聞說,那個在Ansbach引爆炸彈的27歲敘利亞青年,本來是要參加城裡的音樂節,不過被拒入場。看來他本來是打算在人更多的地方引爆炸彈。想想也覺得恐怖。

連Ansbach這種非旅遊旺區也出事了,現在恐怕德國所有城市都有可能是下一個出問題的地方。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慕尼黑槍擊案

今天起牀就讀到了另一宗令人難過的新聞——慕尼黑市中心爆發槍擊案,連同據報吞槍自殺的疑兇在內,至少十人死亡。

Süddeutsche Zeitung (南德日報) 做了個報導專頁 Amoklauf in München,有興趣的讀者可按此

據說疑兇在行兇時也有大叫「真主偉大」,他並不像 Würzburg 火車案那樣是難民身份,他是德籍伊朗裔人。可是他跟 Würzburg 火車案的疑兇一樣的年輕,只有18歲。

SZ 的報導專題用了 Amoklauf (槍擊案) 這個字,而沒有用 Anschlag (襲擊,意指恐襲)。專題裡面有一篇文章就特地解釋了為什麼SZ 選用這個措辭。其中有一段這樣說:

Die Reihenfolge, in der Polizeipräsident Hubertus Andrä die Fakten über den Täter aufzählte: Erstens, nein, es gibt überhaupt kein Bezug zum Thema Flüchtlinge. Zweitens, nein, es gibt überhaupt keinen IS-Bezug des Täters. Drittens, es war wohl ein Amoklauf.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就是據警方披露,目前關於此案的認知有三點:(一) 與難民議題無關;(二) 與 IS 恐襲無關;(三) 這有可能一樁隨機開槍殺人事件。

疑兇的犯案動機是什麼?SZ 其中一篇文章 Amok im Kopf 表示疑兇 David S. (德媒報導兇嫌一貫略去姓氏全寫,但在其他歐洲媒體的報導可以輕易找到疑兇的全名) 顯然有精神問題,並指他曾遭受霸凌:

"Ich bin Deutscher, ich bin hier geboren worden"
Der Täter selbst sagte in einem Video, das ihn auf dem Parkplatz nahe dem Olympia-Einkaufszentrum in einer Auseinandersetzung mit einem Anwohner zeigt: "Ich bin Deutscher, ich bin hier geboren worden. Ich war in stationärer Behandlung." Und: "Wegen euch bin ich gemobbt worden sieben Jahre lang. Und jetzt musste ich mir eine Waffe kaufen, um euch alle abzuknallen." Die Polizei hält das Video für authentisch.

上文大意說,根據購物中心附近停車場的錄影,疑兇曾與一名居民爭執,說:「我是德國人,我在德國出生。因為你們,我飽受七年欺凌,我現在要買武器殺掉你們。」德國警方認為這段錄影並非偽做的。

SZ 的報導是出於客觀公平還是嘗試為「難民問題」和「國民對 IS 的恐懼」降溫呢?老實說,我不知道。

只是我一直讀的時候,忽然想起之前在 DW 讀過的一篇,關於為什麼比利時比起德國多那麼多 IS 聖戰士的文章——作者認為主因之一,是那些穆斯林移民遭受歧視,一直無法融入社會。

是耶?非耶?

社會全球化,本來就意味著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往世界各地跑。可是當一個地方接受太多外來移民時,又幾乎肯定會出問題。在保守與開放之間,到底哪裡才是更好的位置?

德國接連發生襲擊案,肯定會令在地人對有伊斯蘭背景的同學/鄰居/同事/新移民/難民產生更大的戒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將心比己,如果我現在住德國,我也肯定會對以上的人打醒十二分精神。可是這種「警醒」,到底是有助自保,還是會激發更多的同類事件呢?長遠來說,德國又是否必須修改她的移民/難民政策?如果要,又要怎樣改?總不可能加一條「凡穆斯林都不能來德」吧?

香港人熱衷移民。但移民這個議題,卻那樣的複雜。

========================

德國的新聞以及在 Düsseldorf 拍的照片、影片我會放在Facebook,因為比較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FB Page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NovKYeung/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很喜歡這幾句話,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 講得真是太好 ——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當然不會是容易的;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那就是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