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本來沒打算休這麼久,但停下來之後才知道自己有多累。
趁有時間去了溫哥華的好幾間博物館,以前嫌貴且上課太忙沒有去,這次一口氣去了幾間,很誠實的感想是藏品太少門票太貴,個人並不推薦。我覺得我來溫哥華之後就漸漸不太去博物館了,因為我也不熱衷戶外運動,有時我還真不知道在溫哥華可以做些什麼,於是這一個月我大部分時間就窩在家裡看書。
看書很好,非常治癒。小說是我的精神食糧。求學太忙好久沒有看,有種強烈匱乏感。
除此以外,我九月還跑了幾個地方,去看不同租盤。我現在住的地方很好,就是太貴,想換一個便宜一點的。現在的租金跟一年前比,下調了不少,找房子也明顯比上年容易了很多,看來移民部大幅削減臨時居民的措施是立竿見影。
上年找租盤的崩潰經歷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令我心有餘悸。當時還差好幾個月才開學,沒有辦法住學校宿舍,原本的簽證剩餘時長有限,新的簽證還沒有到手,我又沒有全職工作,而且當時租賃市場仍處於極其暢旺的高峰期,學校除近的租盤是搶手貨,根本不愁租不出去,於是多數房東表現得很挑剔。在加拿大想要看房子不是跟地產經紀約一約時間就能夠看,而是要事先申請。要是你的個人簡介沒有令業主感到滿意,便不會有下文,連房子也看不了。
上年真的很瘋狂。我看過一個租盤,開放參觀的第一天就有四組人感興趣遞交了申請,競爭激烈到讓我有種在應徵工作的錯覺。另一個租盤的業主在聽說了我的簽證狀況之後,說可以租給我,但需要我一次過繳交一年的租金。我當時在上 3D 美術密集訓練班,課程強度很大,本來就已經忙得連睡覺也沒有時間,突然加上這個限時完成的找新家任務,更是讓我精神壓力變得巨大無比,內心的焦慮與煎熬達到了頂峰。有一刻,我非常想要放棄。
命運的出人意表之處在於,在最壞的時候,轉機突然就來了。在搬進現在這個住所之後,情況忽然逆轉。我此前煩惱了很久的簽證問題,解決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飛來橫禍也戛然而止。在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我需要操心的就只是學業相關的東西。雖然我來加拿大的目的就是讀書轉行,但可以只是把精力放在學業上,其實是這幾年生活中難得的奢侈。
要說為什麼搬家之前會如此倒楣透頂,我也說不清原委,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流年不利?在英國讀書那一年是悲喜參半,在溫哥華頭兩年則是基本生活一片混亂,苦不堪言。我甚至很誇張地在兩年間胖了二十幾磅,原因不明。有人說是不是因為西方飲食不健康,但我在英國的時候,體重很正常。然後在上個月課業完結後,我的體重就自行回調,至今輕了五磅。
我做了什麼了嗎?節食?運動?不,我什麼也沒有做。
於是我意識到,我一點也不擅長緩解壓力,壓力都反映了在節節敗退的身體健康之上。
人到中年想要轉行,最大的壓力並不是新東西學不會,而是覺得自己沒有時間——認為社會不願意給你更多的時間。
在過去兩年不到的時間裡,我讀完了兩個課程,學了非常多新的東西。就個人成長這一塊,我很滿意,什麼自我挑戰,跨出舒適圈,我覺得自己都有做到。年中的時候參加了一個 3D 美術相關的國際比賽,有拿到獎章和最高級別的證書,算是成績不俗。但這一切,非常詭異地並沒有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也沒有在任何層面上減輕我的焦慮。
我想,原因可能是現在找工作確實就很難。我的水準在新人之中算不錯,但並沒有達到非常出眾的地步,在經濟不景的當下並無優勢。情況就像我上年要找地方搬時那樣:租盤少、競爭大,房東開出來的條件就很嚴苛。
時勢是一個最難忽略的因素,而且非一己之力可以改變。最理想當然是等時勢好轉,當經濟復甦,工作室恢復招聘,入行的門檻就自然降低。
我的問題是:我能等到那一天嗎?在這個無法避免年齡歧視的時代與行業,等經濟回暖,我恐怕又要再大幾歲,到時公司還會考慮我嗎?一個毫無相關工作經驗的中年新人?
加上我在溫哥華最初兩年的生活實在算不上開心,這就令「為了入行留在溫哥華」的決定顯得更加代價高昂。
然而如果我回香港,我在香港就只能找我一直急切想要逃離的本行工作,我也是一千萬個不情願。
我就是這樣陷入了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思想窠臼;留下來,還是回去?
——睡覺真是個好東西。休息未必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但不休息真的會死得很早。越精神緊繃就越沒法睡,越沒法睡就越崩潰。
在連續一個月每天睡七八個小時後,曾經強烈的焦慮感逐漸稀釋至一種可以控制的水平;還是有找工作的壓力,但不致於無法承受。
在想如果真找不到要怎樣,甚至是:真找不到那又如何?
我以前一直用一種極其實際的角度去審視和盤算「工作」這件事,之所以選擇 3D 美術,是因為這是「興趣」、「能力」,以及「工作機會」的綜合體,然而在後 AI 時代,這種看似理智的分析可能變得不再實際——誰知道五年之後那個工作機會還在不在?
上年業主賣樓我必須搬家的時候,我內心是很不情願的。因為房子難找,因為租金升了很多,因為讀書很忙,因為怕麻煩,因為覺得舊的地方雖不完美但也害怕新地方更糟糕,結果卻證實「危機」與「機會」有時是一體兩面。如果沒有搬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生活改善。
改變確實有機會成本,毋庸置疑。五年前辭掉那份很穩定的工作的時候,公司前輩就苦口婆心地勸我,年紀大了才來轉換職業跑道會很難。當時我沒有不信,也一度十分躊躇。五年過去,我中間有工作過,但轉行卻一直沒有成功。年歲漸長,有時候會害怕,也越來越明白為什麼當年很多同事工作得很不開心還是留了下來。改變一點也不容易,而且大部分人的人生,也過得完全不像熱血勵志小說,並不是只要發奮努力就會馬上成功。
但是我並不後悔放棄了那份薪水很好的工作。我當初是因為實在待不下去才下定決心離職的,無法後悔。真要說後悔的話,可能是懊悔猶豫太久,辭職太遲。年輕一點的時候轉行,真的會比較好。
時光無法逆轉,現在就是時機不對,入行很難。害怕嗎?有點。焦慮嗎?偶爾。有懷疑選擇了錯誤的新職業了嗎?經常。
但我接受了這就是改變的代價,充滿不確定性,可能變得更壞,也,可能是另一個機遇。